水分层、底发臭、泥鳅偷死这些是长期困扰的养殖难题,根本原因也是水色不稳定。由于水色不稳定,造成溶解氧不足,进而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才会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这说明水色不稳定是引发泥鳅病的罪魁祸首。通过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实践证明,持续良好的水色是养里泥鳅成功的基础,要想养好泥鳅首先要养好藻,藻好泥鳅才好。以往我们对不良水色只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往往是发现水色坏了才去治理,以为只要及时治理,把水色尽快***,问题就解决了。
育苗池塘要求面积400平方米以下,水抽干后晒塘,待白皮以后加水,水深度30-40cm,不用任何化学消毒,水要用60-80目网过滤,不培水肥水即可以作为孵化用水,育苗池塘处理前期处理一般以太阳晒为好,清水下苗,不培水,不下药。对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只要减少投饵,将饵料残渣及时捞出,从速注入新水即可解决。下苗2个小时后就可用洒秋兴牌泥鳅缓释开口饲料,用量见说明书,后几天可以加混入准备饲喂的泥鳅饲料过渡。水深度30-35cm,以后慢慢加深。当泥鳅鳅苗到1.6-2cm时用“纤灭”连续泼撒2天,每天一次,第yi天用量减半。
育苗口诀:水源要好,清水下苗,苗后给料,水位三十,逐渐加高,土池育苗,全程切记,禁化学药。
育苗池不要用任何消毒,池塘消毒后的残留一样对水花有刺激。泥鳅苗往往遇到易繁殖、难培育的尴尬局面,苗种培育成活率总是停滞在20%左右止步不前,目前情形很难形成大规模养殖推广格局,严重制约了泥鳅产业化发展。用天然太阳光曝晒是hao的办法,育苗池hao用土池,也可以用砖墙泥底的形式。起苗时,可以用拉网,也可以把育苗池设计成自动收苗的模式。泥鳅苗在3cm左右(所谓的鱼苗“寸片”)器guan已经发育成熟,正在体现泥鳅进泥的习性,不管什么育苗池起苗尽量在泥鳅苗未体现进泥习性前收苗。起苗前泼洒一次“霉平”加“水霉净”,这是为了收获的泥鳅寸片无病、无虫、无伤。
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外鳃已缩入鳃盖内,螵已渐圆,具须4对,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可见食品团充积,泥鳅苗能自由游动。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鳃已发育完整,具须5对,螵成圆形,胸鳍缩小,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殿鳍条均已经发生。另一方面,暴雨过后的降温导致分层的上下层水对流,池底的耗氧物被带到上层大量消耗水体容氧,水中的亚盐、氨氮偏高,水质恶化更加严重,对泥鳅的刺激也就更大。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这时候 泥鳅苗的呼吸功能由鳃呼吸逐渐转化成兼营肠呼吸。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通过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