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膝上,右手向上屈指做环形,这是“说*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
释迦牟尼禅定像:一般为结跏跌坐,双肩下垂,左右手叠置业于腹前,右掌压左掌,掌心朝上,结禅定印。法即正法,谓诸佛由正法而得*佛,故名法*,此之法*,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德。释迦牟尼禅定像是释迦牟尼佛造像的形式之一,表现释迦牟尼禅定、修行的形象。流行年代自公元二世纪中期起,曾与说*像同时流行。莫高窟259窟的禅定佛像,造型古朴、浑厚,面相端庄。
释迦牟尼太子像:太子举右手,掌心朝外,结施无畏印表示保护信徒。另一只胳膊垂至大腿上部,这种手势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释迦牟尼涅盘像:释迦牟尼涅槃像,梵文音译,意译入灭、圆*等。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由如来三种品德得解,我们应以为大众演说法要,使大家成就法*慧命。指除尽烦恼业报,进入不生不死、快乐安稳的理想境界。按照佛经说法,释迦牟尼80岁时,在末罗拘尸那城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下涅槃。涅槃像的造像形式为,侧身而卧,双目微闭,神态安详自然,面带微笑。双脚伸直并拢,右手支颐,左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上,衣纹线条圆滑流畅。释迦涅槃像的题材从北魏一直延续到清代。
《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诸佛的心如如不动,切能来度无数大众离苦得乐,得名如来。如来万德庄严,我们学佛,应该学习戒、定、慧,从而进入如来三种品德:
一:法*德。法即正法,谓诸佛由正法而得*佛,故名法*,此之法*,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叫做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严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三:解脱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由如来三种品德得解,我们应以为大众演说法要,使大家成就法*慧命;用智慧利益众生;送福荫令众满足,使其内心解脱常乐,共入如来愿海。
纯铜如来佛像
纯铜如来佛像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