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少见白色、黑色。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相对而言,石灰岩容易受到外来力量的侵蚀,比如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软松的石质容易风化,比较坚硬的地方保存下来,这样在漫长岁月里,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条件下精雕细琢,逐渐形成了曲折圆润的形态。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很广,在适宜的构造、岩石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均可寻找和开发得用类似江苏的太湖石。
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之一,以造型取胜,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一、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且形状怪异;“太湖石”中国古代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石体挺拔,线条清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同样可以用于鉴赏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
二、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
三、漏: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太湖石的特征就是“灵”。虽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总体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
四、透:
虽形态怪异,却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下面简单介绍打磨、钻孔和拼接等人为处理过的太湖石的识别特征。
(1) 打磨过的太湖石。有些天然太湖石由于其表面粗糙,赏玩度不高,某些不良商家就采用比较简单的打磨抛光机器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现出较为光洁、圆滑的表面特征。
对于打磨过的太湖石,在辨别时,特别要注意其表面的光洁度。如果太湖石表面的光洁度很高,手摸很光滑,没有一点刺手的感觉,那么,这块太湖石很可能就是经过打磨处理的。四看颜色看一下石块的上色是不是鲜丽、和睦、偏色、深浅是不是独特。同时,再仔细观察太湖石的表面,一般打磨过的太湖石,表面或多或少都会留下打磨的痕迹,如果发现有细小的打磨抛光线条,则可以判断这块太湖石是经过打磨的品种。
太湖石简介:
太湖石又称贡石,久负盛名,它是一种被溶蚀后的石灰岩,以长江三角洲太湖地区的岩石为佳。“漏、瘦、透、皱”几大特色是对太湖石的要求。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早眼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天然太湖石纹理张弛起伏,抑扬顿挫,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的美感,尤其在光影的辅助下,给人以多彩多变的美感与享受太湖石,可以***装饰,也可以联族装饰,还可以用太湖石兴建人造假山或石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