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洪评导则》发布前,对洪泛区、蓄滞洪区内的建设项目参 照《防 评 导 则》编制防洪评价报告,并在结构和内容中增加蓄滞洪区及其运用影响等方面内 容; 2014 年 3 月《洪 评 导 则》发 布 后,要求编制的洪泛区、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符合该导则的要 求。《洪评导则》规定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 9 部 分 内容: 概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区域防洪基本 情况、洪水影响评价计算与分析、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结论与建议、对比《防评导则》和《洪评导则》对主要内容的要求,防洪评价报告和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在总体结构上均可分为 6 部分,包括: (1) 概述; (2) 基本情况; (3)分析计算; (4) 影响评价; (5) 补救措施; (6)结论与建议。
收集整理防洪评价管线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域防洪评价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 (多年平均风速、风向)、泥砂特征 (汛期6.7.8.9月河水含沙量年月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分析穿越位置以s上s流域面积、河道长度、主河道纵比降、现有防洪 (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水位、流 速;简述防洪评价穿越位置河道断面情况、地面高程、水面宽度,河道常水位与多年平均水位、枯水流量与流速;简 述 穿 越 位 置 的 地 形、 地 貌、 河 道 地 质 情况[3],包括地质断面图、柱状图、河床土的物理力学指标、颗分曲线、水文地质与基本烈度等资料;收集穿越河段历年实测1/200~1/2000平面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图;如不具备上述资料时尚应进行必要地勘察、测量工作。调查管线穿越段上 下 游 (控 制 性 建 筑 物 之 间)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堤防、护岸、水库、涵 闸、堰坝、泵站等水利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设计标准、结 构 功 能 及 运 用 要 求 等;上 游 建 有 水 库时,应调查其历年调度资料。调查穿越段上下游其它设 施 情 况,包 括 桥 梁、码 头、港 口、取 水、排 水、航道整治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