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统通俗来讲,就是把鱼类进行“集中圈养”,也就是把大水面的养殖鱼类放在2%面积的水体中集中养殖。这样便于饲养管理和收集处理鱼的粪便和残留的饵料等污染物,“鱼群”在圈养的水槽中不断运动,线条美、身体棒,品质好,价钱更高。
系统运行原理:
该系统由养殖通道、气提推水设备、底增氧设备、集污设备、水质监控系统、水处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草鱼、鳜鱼、鮰鱼、鲈鱼集中养殖,残饵、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后,用于浇灌稻田。集约化“渔稻联作”水产养殖模式,具有养殖产量高、水稻品质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日前,《科学养鱼》参加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也在本次展会上设有展台,走近他们的展台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偌大的循环水流水养鱼模型,走过展台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不停地问这问那,展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介绍并解答参观者的疑问。例如:您有4亩养殖鱼塘,则可以安装2组圆形内循环养鱼系统,一组养加州鲈、一组养斑点叉尾鮰,养殖系统仅占地200平方米,系统之外的大水面还可以养殖100尾鳙鱼、250尾鲢鱼。忙里偷闲,我们就工业化养鱼中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淡水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以下简称周)。
笔者:关于工业化流水养鱼我们杂志曾经作过一个采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徐钢春副主任认为该项技术吸引他的优点就是操作方便,完全颠覆了传统水产养殖脏、累、苦的形象,那么您认为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周:我在昨天的分论坛上将该项技术总结为“八型模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型、养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我将资源节约型放在位,可以说这就是工业化流水养鱼吸引我的地方。你想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到年底干塘,不干塘鱼就不能全部捕上来。操作平台区:2~3m宽,5~6m长,10~20㎡面积,主要用于安装配套设备,如电动机、推水机、投料机等日常投喂管理设备。冬天冻塘、晒塘,到了第二年你要注水,然后是放养,试想***260多万公顷的池塘需要多少立方水?如果能做到养殖水体的零排放,***将节省下多少水资源,以及人工和能耗等。
还有池塘自身的污染问题,我们现在***各级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质上做文章,为什么?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那么,水质为什么有问题,我认为是饲料的高营养投入,鱼只能消耗饲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为废弃物排到水体中了,如果用干物质来计算,一吨饲料它的干物质是900千克,一吨鱼的干物质只有20%,也就是说200千克,即一吨饲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质养了200千克干物质的鱼,相当于700千克的干物质全部废弃在水体中了,沉积在了水底变成厚厚的淤泥,过去正因为如此,一般池塘养了5年以后就要进行池塘修复了,如何修复?1简单的办法是排水、换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改水,种植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一边修复、再一边投饲,没完没了。现在就简单了,把鱼圈养在一个小范围内,污染源直接从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决了水体底质污染,又获得了有机肥,化废为宝。现在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门对此很重视,江苏省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推动用水和养水相结合,对不宜继续开展养殖的区域实行阶段性休养。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商机。
如果你让我给出农业技术和水产养殖管理的比例,我会说三点或七点,三点技术和七点管理。技术手段不能取代管理,只能使管理更加量化和程序化,减少人为的弊端,而且还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因此,不要谈论***新的技术手段,而是***新的生产和管理概念。因此,我的观点是,不要纠缠农业系统,而要更加注重管理。再循环水产养殖也存在许多失败的情况。鱼的存活率太低,或整个军1队都被歼灭了。位于“跑道”前方的增氧水泵房推水增氧让一塘静水动起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整个过程零水体外排。不到10%是系统本身的原因。其余90%都是由于管理不当和操作错误造成的。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一个人类问题。人民的心灵分散,一队一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