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硬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工件局部镀不上铬,并产生基体溶解现象
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挂具设计不合理。挂具设计不合理的话,在工件表面形成气袋,由于气体的聚积,将液体排出,该部位无镀液存在,铬离子难以放电,而形成镀层,所以要设计合理的挂具,避免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气袋。
基体局部氧化物未除尽。加强镀前处理,保证基体达到“电镀纯”表面。
工件表面粗糙度高。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并采用2倍冲击电流施镀。
中途断电,未按铬上镀络工艺操作。取出工件,***行若腐蚀,再进行电镀。
在镀铬过程中,向镀槽内加人了冷水。用与镀液温度相同的热水,沿槽壁加入,调整液面到规定高度。
温度和电流密度反复和降低。在电镀过程中,保证温度和电流密度不变。
镀镍与镀铬的区别:
铬是一种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金属铬在空气中极易钝化,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从而显示出的性质,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铬的方法,称为镀铬。
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称为镀镍。镀镍分电镀镍和化学镀镍。电镀镍是在由镍盐(称主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镀件,通以直流电,在阴极(镀件)上沉积上一层均匀、致密的镍镀层。从加有光亮剂的镀液中获得的是亮镍,而在没有加入光亮剂的电解液中获得的是暗镍。
镀硬铬控制带出量及水洗方法
减少带出量的措施
从镀槽中取出镀件时,粘附在镀件表面上镀液的数量因条件而异,其范围很大。一般为i00~400mL/m,镍/铬层一般为60mL/m左右。带出液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国标考核该项
指标意义在于促进企业在工艺和装备方面采取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减少镀件从镀槽中带出镀液的数量。与带出量有关的因素,除了镀液本身的质量浓度外,还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工件形状开孔或凹槽部分多的镀件,从槽中带出镀液的数量就多;
(2)装挂方式镀件出槽附着的液体因重力而落人底部,所以镀件装挂时应将其棱角垂直于镀槽的液面,盲孔或凹槽应向下;
(3)脱液时间镀件从槽中取出应在上空停留3~10S,同时利用振动的辅助手段,可以促进脱液。
(4)喷射水洗利用水压喷射呈雾状,初始使浓的液体从镀件表面全部流回槽内,大大减少带出量。
硬铬电镀提髙效率与质量的方法:
1, 整流器要有足够的容量,满足大电流密度的要求,蕞低电流密度不小于20A/dm?(因为电流密度低会影响电流效率),电压12~15V,直流输出,纹波系数≤3%。
2, 应有足够的加温和冷却设备,使操作温度在工艺规定范围内并且均匀。应有良好的循环搅拌设备,使镀液各化学成分与温度分布均衡。
3. 阳极材料:应采用含锡7%~15%的铅锡合金,铅应用电解铅,锡含量建议取上限。
4. 杂质:镀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应控制在8g/L以下,CI?不宜超过100ppm。
5. 建议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40~60A/dm?)和相适应的温度。随着槽液温度升高和电流密度降低,会引起电流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