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儒家的凶礼丧礼作为主体支配了中国的葬史,但不能不看到在中国这块广大的土地上,葬制度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的,从而造成有很多种葬式。下面简单谈谈殡葬与民俗的关系问题。
殡葬与民俗的问题,本身也是葬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民俗形成了不同的葬式。根据统计,历史大概有14种葬式:
我们汉族主要是土葬,这与我们自古以来是农业国有关。因为支配汉族的思想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农民以土地为根本,没土地不行。所以,1947年中国发布《土地法大纲》之后,可以鼓动几百万的农民上前线去战斗,就是因为把土地给了他们,为了保住地,一定要去斗。餐饮服务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价格不得高于餐饮酒店同等标准宴席价格。农业民族在生死问题上也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入土为安”。这是农业民族殡葬形式的物质基础。
现在中国一年***800万人,火葬的不到一半。火葬现在基本上已经为全世界所接受了。在中国的发展史,火葬并不是现在才有,远古时代就有了。有资料记载,1945年,在甘肃临洮一个史前遗址中已发现盛有人的骨灰的大陶罐,因此中国的火葬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安葬仪式程序一、由家属确定安葬时间,是否需用鲜花、花篮和悼念仪式。但是火葬的道路在中国是非常不平坦的。少数民族倒是有火葬的,在《庄子》里面记载,青海的羌人死后是“焚而扬其灰”.烧掉以后把骨灰扬撒掉的。在《荀子》里面提到,青藏地区的这些羌人、氐人打仗被***后,不怕你打他骂他,就怕死后你不把他烧掉。
我们再来看什么是殡葬文化。
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中都寄托了一定的含义,即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这些就构成殡葬文化。丛葬可分出几种类型,一是同性而葬,指许多相同性别的人安葬在一起,一是男女分边合葬,即男女葬一处,但依性别划界线。因而,我们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
先看代表殡葬观念的一些词汇。中国人不直言死,多称“仙去”、“老了”、“作古”之类,这些称呼在挽联中使用频率尤高。现在很多殡仪馆的***厅也很少直称,多冠以它名,如深圳殡仪馆称清莲(厅)、日月(厅)、云天(厅)、茜云(厅)、碧波(厅);珠海殡仪馆则以泰山厅、华山厅、嵩山厅、衡山厅命名;上海益善殡仪馆有万福厅、青松厅、古月厅、长禄厅等;龙华殡仪馆的小悼念厅称泰安厅、长安厅、平安厅、永乐厅、安乐厅等;长春殡仪馆称鹤驾厅、西去厅、永生厅、琼楼厅等;南昌殡仪馆有千秋堂、天乐宫、永乐宫、福乐宫以及宁安厅、平安厅、和安厅、祥安厅、庆安厅等。公墓则多称长青园、福寿园、息园、憩园、归园等。骨灰寄存处也多用它名,如佛山殡仪馆的骨灰楼称长安楼,江门殡仪馆的骨灰楼分别称思亲楼、怀亲楼和念亲楼。我们也很担心,陕西考古的朋友说,法门寺的地宫里发现武则天的石榴裙,当时发现了以后没办法打开,让它完全舒展开来,因为一打开就会碎掉,所以到今天还放在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