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电离辐射计量逐渐形成。核能及化工等的应用和发展,导致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更加迅速,原子能、化工、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超导、激光、遥感、宇航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量日趋现代化,由经典计量进入了量子计量的新阶段,计量的宏观实物基准正在向自然(量子)基准过渡。新的米定义和原子频标的建立,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长度和频率的精密测定,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比如光速的测定、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的探测、航海、航天、遥感、激光等许多科技领域,都是以频率和长度的精密计量为重要基础的。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没有科学技术,便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其实,计量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了探讨、分析、研究、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定的“量”组成,并通过“量”来体现的。为了认识量并确切地获得其量值,只有通过计量。
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现代产品越来越依靠仪器设备来保证,从设计、制造到服务整个过程的质量,测量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很多定性测量的指标,现在都要求进行定量测量,以前不做测量要求的现在也要求进行测量。
目前许多企业具有内校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校验实验室,许多仪器设备都在企业内部校验,并不外校。但是,计量机构实际上是第三方公证机构,而计量器具的内校并不代表第三方公证。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企业内校的仪器转向外校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内校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也较大。
计量,过去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其原始含义是关于长度、容积和质量的测量,主要器具是尺、斗和秤。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度量衡”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地变化和充实,但仍难以摆脱历史遗留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国从50年代i开始,便逐渐以“计量”取代了“度量衡”。可以说,“计量”是度量衡的发展;也有人称计量为“现代度量衡”。
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它表征的是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严格地说,只有量值,而无准确程度的结果,不是计量结果。也就是说,计量不仅应明确给出被测量的量值,而且还应给出该量值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即准确性。更严格地说,还应注明计量结果的影响量的值或范围。否则,计量结果便不具备充分的社会实用价值。所谓量值的统一,也是指在一定准确程度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