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排渣机是煤粉炉底渣处理设备,用于对热渣进行冷却和输送。在其前后设置渣井和渣仓等设备,可组成整套干式排渣系统,实现:收集→预破碎→输送并冷却→破碎→存储→定期排泄等整个底渣处理流程。
干式排渣机又叫干式除渣机,简称干渣机。经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14年02月,我国干渣系统装机超过540台套,其中1000MW级56台,600MW级136台。捞渣机仓底采用全铸石衬板仓底实现了全部防磨蚀玄武岩铸石衬底,不仅比金属衬底寿命提高了4-5倍,且比金属衬底摩擦阻力小,从而降低了刮板和链条的磨损,是目前捞渣机的理想衬层。300MW级223台,300MW以下机组132台。尤其是近几年我国西北部缺水地区,新建机组多数以干式排渣机为主要除渣设备。其发展历程如下:
早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发明 ,但并未得到实际应用。还有一种美国UCC公司的PAXTM干式负压炉底除渣系统,也没有得到推广。
1987年,意大利MAGALDI(马加尔迪,MAC)公司研制了网带干渣机 。2000年后我国开始自主研发网带干渣机,并做了大量创新。
2000年,原英国克莱德贝尔格曼(现德国)公司研制了链板干渣机(DRYCON) 。
网带式干渣机由意大利MAGALDI(马加尔迪)公司在1987年研制(MAC干排渣系统) ,并首先在意大利本国应用,于90年代初被国际市场认可,机组容量到700MW。刮板捞渣机是由壳体部分、链条刮板部分、动力驱动部份、控制系统部分及备件组成。MAC干排渣系统采用密闭网带式输送机,在炉渣输送过程中依靠炉膛负压自壳体头部及两侧吸入自然风对其冷却,冷却后热风全部进入炉膛。国内于1999年在三河电厂引进该公司设备并运行。
我国于2002年开始自主研发网带式干渣机(如图1),并针对我国国情和使用的问题对干渣机和整个干渣系统做了许多创新:网带结构、清扫连接方式、上下添加大渣挤压等技术,使得网带式干渣机日趋完善。1托辊与箱体侧板的垂直度误差为1mm,任意相邻两托辊的平行度误差为1mm,托辊表面的母线应处于同一平面,任意相邻三组托辊表面母线的相对高差≤2mm。我国网带式干渣机技术已经超越MAC,不但在国内得到大量应用,也被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目前装机容量可满足1000MW机组。图1 网带式干渣机
此类干渣机主要由驱动系统、输送/清扫系统、液压张紧系统、输送托辊、进风系统、壳体等组成。其中输送系统采用不锈钢网带传动(如图2)网带干渣机主要部件 ,上面固定承载鳞板(如图3),用于输送和冷却高温灰渣。1作5Hz、20Hz、30Hz、40Hz的调速运行试验,每个频率段运行2小时。清扫系统采用双圆环链链条传动,拖动刮板清扫飞落堆积壳体底部的灰渣。并在设备壳体和头部设置进风口,用于吸入环境空气对内部高温灰渣进行冷却。
不锈钢网带的抗拉强度:1400mm网带为532kN,1600mm网带608kN,年拉伸率(包括拉长和磨损)约1~2%。清扫链条通常采用φ18×64高耐磨链条,也有小机组采用φ14×50规格。
优缺点分析:输送网带以靠驱动辊摩擦力驱动,传动平稳,磨损小,但过载易打滑,底部设置清扫系统可设备底部灰渣,但增加了一套系统,多了一个事故点,增加了功耗,不适合大倾角输送;网带上鳞板节距约70mm,透风间隙多,冷却效果好,但漏灰多,清扫系统负载大磨损大;钢带承载输送程采用简支轴支托,受力合理。松灵捞渣机实现了机仓全铸石衬层,因为采取了其独有的防铸石板破碎和防脱落专利技术设计,故能承受成吨重的大焦块的冲击。输送钢带的网带和鳞板均采用耐热不锈钢制作,耐温性能好,但导热率低,且不锈钢成本高。
5 调试与试运5.1 准备工作(1)进入调试与试运阶段,钢带输渣机应全部总装完毕、且完成了分步调整。禁止在设备不完善、尚不具备使用条件下试运!
(2)液压系统设备清洗干净、分步调试完毕,具备试运条件。
(3)各张紧装置移动灵活,输送钢带起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
(4)各张紧装置在张紧状态,已利用的行程不应大于全行程的50%(钢带≤250mm、清扫链≤125mm)。
(5)输送钢带边缘与限位轮母线的距离不小于10mm。5.2 清扫链的调试(1)试车前必要的准备工作 见表2.2-1
表2.2-1 清扫链试车前准备工作检验表序号检 查 项 目检查结果1检查清扫链运行方向上无障碍物,无螺栓、工具等现场遗留物品 2检查钢带机底板接缝处有无凹凸不平 3检查所有托链轮转动灵活
a) 将钢带加载至系统额定工况负载,将张紧压力由低向高逐渐调整,测定钢带机的启动张紧压力,填入下表2.3-3。
表2.3-3 钢带启动压力检验表 启动张紧压力(MPa)空载额定负载(t)备 注 操作员: 检验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3) 空负荷运转48小时试验 (20Hz)
张紧钢带启动钢带输渣机,记录(仍按表2.3-2的内容)和采集钢带启动和稳定运行时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带速、台车位移、温升等。观察网带、钢带的运行情况,以及钢带位置的变化。监视过渡段、头部、尾部、侧向限位轮的运行情况。
(4)调速性能试验(5~40Hz)
钢带设置四个常用频点:5Hz,20Hz,30Hz,40Hz,在每个频率段运行2小时。
记录(仍按表2.3-2的内容)和采集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带速,台车位移,温升(包括各个轴承座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时观察以上参数在频率改变时的变化情况。
(5) 张紧与位移试验
钢带48小时空载试运开始前,记录尾部滑车的初始位置及此时钢带张紧压力。试运开始后,每间隔10h 测量1次钢带伸长量,并记录相应钢带张紧压力。在完成48小时试运行后,测量尾部滑车的位移量,结果记录到表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