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这种棚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结构合理、坚固耐用、装卸方便、容易折迁换地。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
大棚的结构类型:由于棚体高大不便用草帘进行防寒,而在棚内用多层薄膜进行内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生产季节是春、夏、秋。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补充加温。因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于温室的建筑结构,故称其为大棚。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
大棚塑料薄膜维护:环境特点与调控。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一般在寒季大棚内日增温可达3-6℃,阴天或夜间增温能力仅1-2℃。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高产。大棚的性能特点:温度条件。春暖时节棚内和露地的温差逐渐加大,增温可达6-15℃。外界气温升高时,棚肉增温相对加大,高达20℃以上,因此大棚内存在着高温及冰冻危害,需要进行人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