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镗铣刨磨钻等机床的历史故事
磨床
磨削是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的一种古老技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和原钢质轴相比较,碳纤维轴的质量明显减轻了约70%(包括复合管端部必要的金属部件)。以后,随着金属器具的使用,促进了研磨技术的发展。但是,设计出名副其实的磨削机械还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依然是通过旋转天然磨石,让它接触加工物体进行磨削加工的。
1、一台磨床(1864年)1864年,美国制成了世界上一台磨床,这是在车床的溜板刀架上装上砂轮,并且使它具有自动传送的一种装置。过了12年以后,美国的布朗发明了接近现代磨床的磨床。
2、人造磨石——砂轮的诞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随之兴起。3、十八世纪诞生了床头箱、卡盘时间到了18世纪,又有人设计了一种用脚踏板和连杆旋转曲轴,可以把转动动能贮存在飞轮上的车床上,并从直接旋转工件发展到了旋转床头箱,床头箱是一个用于夹持工件的卡盘。如何研制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国人艾奇逊试制成功了用焦炭和砂制成的碳化硅,这是一种现称为C磨料的人造磨石;两年以后,以氧化铝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试制成功,这样,磨床便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以后,由于轴承、导轨部分的进一步改进,磨床的精度越来越高,并且向***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滚磨床、齿轮磨床、磨床等等。
铣头按输出情况的分类
想必大家对铣头并不陌生,那么您知道铣头按输出情况的分类吗?现在请随小编一起看一下铣头按输出情况的分类,希望会为您带去帮助。
1、单输出铣头—该类型的铣头较为常见,刚性较佳,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使用场合。
2、双输出铣头—该铣头采用双向输出,且双向的同心精度、垂直精度较佳,可以很好地解决使用者在需求高精度时手动转角度、打表校正的麻烦,避免重复误差,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和精度。
3、立卧两用铣头—该铣头可同时进行立式及卧式加工,采用双向止推轴承及伞形齿轮分离式原理,校正更显得方便快速,其内部采用高速止推轴承,由两方向固定,可承受重切削。
4、万向铣头—又称铣头,该铣头刀具的旋转中心线与机床主轴旋转中心线所成角度可调,可调角度范围一般为0~90度,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可调超过90度。
龙门加工中心主传动系统和滑枕结构优化设计
碳纤维管传动轴结构形式及扭矩校核。图4中碳纤维管传动轴5可以选用市场上成熟的商品化产品即碳纤维管传动轴,其结构形式如图5所示。紧固压板时,四个压紧螺钉用力要均匀并用塞尺检查各斜面与压板均无间隙。中间管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与两端法兰轴套件通过粘结工艺连接并在径向用螺丝锁紧,两端加装柔性连接装置即特殊型钢片式联轴器。选用的碳纤维管传动轴主要参数如下:额定扭矩2 500N·m,高转速4 000r/min。联轴器额定扭矩校核TKN≥TN·SB·St·SR其中, T K N为联轴器额定扭矩(N·m),已知为2 500N·m;TN为机床输出扭矩(N·m),已知为560N·m;SB为工作系数,机床工具机取2;St为温度系数,工作温度在-30~150℃时取1,本例取1;SR为旋向系数,始终一个旋转向取1,正反转取1.7,本例取1.7。
将上述各参数带入额定扭矩校核公式,得TKN≥1 904N·m,且允许高转速4 000r/min,大于机床高转速3 500r/min。因此,所选用的碳纤维管传动轴符合机床传动要求。
滑枕主传动优化设计
(1)滑枕主传动结构优化改进。之后需要按照端盖、深沟球轴承、内外隔套、深沟球轴承、垫圈、止动垫圈、圆螺母的顺序一一装配,拧紧止动垫圈并锁紧。如前所述,主轴伺服电动机通过ZF减速箱连接到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主轴头,传动轴主要是用来将动力源的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的,一般都是用钢质材料制成,在中小型机床中能够较好地运行。然而重型机床传动轴的长度和直径一般都比较大,且对扭矩传递能力、抗弯能力、旋转精度以及所能承受的高转速均有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在传动轴长度超过1m时,考虑到传动轴因临界转速过低,可能在常用转速区出现共振,常将其分成两段,但两段轴又会带来结构复杂、质量增加、产生噪声和振动并使滑枕内腔轴承孔增多而使得滑枕加工、装配工艺性差等问题。主传动系统设计要克服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将制约滑枕结构的传动轴结构形式进行设计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