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的发展历史
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从而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加工中心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可换主轴箱加工中心,它备有多个可以自动更换的装有刀具的多轴主轴箱,能对工件同时进行多孔加工。
加工中心安全规则
1.加工前机床试运转,应检查润滑、机械、电气、液压、数显等系统的运行状况,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切削加工。
2.机床按程序进入加工运行后,操作人员不准接触运动着的工件、刀具和传动部分,禁止隔着机床转动部分传递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3.调整机床、装夹工件和刀具以及擦拭机床时,必须停车进行。
4.工具或其它物品不许放在电器、操作柜及防护罩上。
5.不准用手直接清除铁屑,应使用专门工具清扫。
6.发现异常情况及报警信号,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检查。
7.不准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工作岗位,因故要离开时,将工作台放在中间位置,刀杆退回,必须停车,并切断主机电源。
买加工中心要注意--坐标轴数和联动轴数
加工中心(英文缩写为CNC 全称为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在中国香港,台湾及广东一带也有很多人叫它电脑锣。
坐标轴数和联动轴数均应满足典型工件加工要求,坐标轴的数量也是机床档次的一个标志。一般情况下,同厂家、同规格、同等精度的机床,增加一个标准坐标轴,费用约增加35%左右。尽管增加轴数可强化机床的功能,终还是要注意工艺要求和资金平衡。
加工中心线轨的缺点
运输和装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线轨的保护,因为作为一种标准件,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让它处于一种比较容易受到损坏的尴尬境地,例如形状细长从而导致线轨的刚性不足,在受挤压是容易发生弯曲和变形,从而导致精度的丧失;又例如因为是钢件,如果没有做到防锈处理,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接触到水或其它溶剂,容易产生锈迹和腐蚀等现象,从而导致精度的丧失。表面精糙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一般是由所采取的加工方法和(或)其他因素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