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绒量
充绒量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所有羽绒的重量,它是衡量羽绒服是否保暖的关键指标,羽绒填充绒量越大越保暖。
对于含绒量相同的羽绒服,充绒量越多越温暖对于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含绒量越高越温暖
羽绒服的含绒量有规定标准,但是充绒量却没有,因为不同款式的衣服充绒量也不同。按照一般标准来说,要达到保暖效果的话:
短款羽绒服:充绒量 130g 以上北方羽绒服:充绒量 200g 以上户外羽绒服:充绒量 250g - 450g 之间
不过上文“羽绒填充重量越大越保暖”这一句里说的“越大”也是有一个度的,充绒量太多太密集,降低羽绒的蓬松度,不利于羽绒吸收并储存***热气,关于蓬松度我们马上就会说到。
含绒量是指填充物中羽绒所占的比例,***规定,含绒量达到50%以上,就能称为羽绒服。
不过这只是入门指标,想要真能抗寒,至少得70%以上。目前大多数羽绒服都是70%-80%,有些产品可以达到90%,足够抵御严寒天气。↑90%含绒量和50%含绒量对比图
至于是白绒还是灰绒,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两者的保暖性差不多,白绒之所以更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比较好看。
容易忽略的需求:面料
其实,用禽类羽毛保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西周时期,我们中原地区的猎人,就穿上了粘着羽毛的毳(cuì)衣。
而真正意义上的羽绒服,却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羽毛天然存在,为什么羽绒服姗姗来迟?就是因为面料不到位啊。
↑埃迪·鲍尔羽绒服设计图1940年,美国人埃迪·鲍尔(Eddie Bauer)才研究出绗缝技术,制作出件羽绒服,并申请了专利。
大家挑羽绒服的时候,基本都知道要看含绒量、蓬松度这些,却容易忽略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