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油莎豆?
油莎豆,又名油莎草、地杏仁、地下板栗、地下核桃、人参果和人参豆,有的地方又叫油豆。
油莎豆的名称很形象地反映了它的特点。个字反映了其主成分,表示它富含油脂;第二个字反映了它的属性,表示其属莎草科,是指较适宜长在沙地上的草类;第三个字反映了它的形态,表示其形状和大小类似于花生豆;也与花生豆一样,地下结果。不过,油莎豆如薯类作物一样是地下块茎,既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种子”进行繁殖。
油莎豆种植生态价值显著。
油莎豆种植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油莎豆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在红土、黄土、沙土都可以种植,尤其适宜在荒地、滩涂地及盐碱地种植;研究表明,油莎豆每蔸须根可达300-500根,入土深达40-60厘米,由于其根系多、须根发达,通过根系与土壤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推动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地疏松肥沃,可有效减少化肥投入,有利于改善地力(赵小庆等,2019);同时油莎豆具有很好的抗逆性,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需要喷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实践证明在沙荒地上连续种植3年以上的油莎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逐渐提高,可以基本实现改造荒漠为良田的目标,其生态效益巨大(路战远等,2019),可以参与***碳交易。有研究应用生物燃料生产与应用小规模方法学(AMS-I.H)对油莎豆种植碳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利用油莎豆年产量50000吨的生物柴油可以减排CO2大约是122495吨(瞿萍梅等,2008),按当前碳市场平均价格30元计算,收益达到3674850元。因此,油莎豆在荒漠地区推广不但可以有效遏制荒漠化,而且还能逐年扩大我国的有效耕地面积。通过油莎豆推广种植,可以有效促进沙化土地的利用,提高边际化土地的利用效益,具有土壤保持作用,促进边际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构建
油莎豆姓“油”,就先说油吧。油莎豆含油率***高36%,***低也有10%。我国栽培的油莎豆含油率在15~30%,综合在20~30%。我们刚引入的油莎豆***初含油率只有12.27%,种了一年就上升到22.18%。油莎豆不仅含油多,品质也非常好,可与***好的橄榄油、杏仁油相媲美,还可供作润滑油,与蓖麻润滑油相似。油莎豆油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不饱和油酸占了jue对多数。
油莎豆淀粉含量也很高,在12~42%,一般15~30%,在吐鲁番沙漠站种植的油莎豆淀粉含量为15.06%,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链淀粉占66.42%。榨完油后的油莎豆饼渣每百斤可制油莎豆面粉40~50斤,发热量超过了小麦。百斤油饼还可出50~70度的白酒25斤。
榨油后的豆饼含糖9~27%,一般2~20%,每百斤油饼可制饴糖60斤。
油莎豆蛋白质含量3~10%,一般5~7%,可被胃蛋白酶消化的占70.59%,消化率很高,并含17种an基酸,营养很丰富。
除了块茎可食外,油莎豆地上茎叶营养也很好,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2%、粗纤维19.3%、灰分10.89%。一亩油莎豆在营养期可产鲜草1250~1500千克,折干草450~500千克;收获期时仍可产鲜草1000~1250千克。新疆***高每亩可产1600千克鲜草,是优等的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