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它能独揽藏族风情?
腹腔里的琴背与皮膜之间置有一个松木音柱,琴背表面刻有七条竖向凸条花纹或在同一位置粘以细木条,既外表美观,演奏时又避免琴身滑动。琴头先向后、再朝前弯曲、呈半圆形,顶端一般无饰。也有的扎木聂琴头刻以龙头雕饰,民间称其为“龙头琴”。弦槽通透,弦轴六个分列两侧(左右各三),弦槽之下设山口。琴杆细长而中空,正面向下将杆身挖出空槽,杆壁厚度以1.5厘米为宜,其上再粘以红木指板,表面不设品位。置木制桥空马,张六条羊肠弦或丝弦。
平措顿珠先生还借鉴了三弦、琵琶等弹弦乐器的演奏方法 ,在扎木聂上采用了换把演奏,一般可换三个把位,达三个八度,并能转调演奏。使扎木聂可更广泛的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弹奏时将琴持在右肩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拔奏,发音浑厚、响亮,和三弦音色相似。以前,札木聂只有一种,经过改良,已经发展出了高、中、低音的札木聂,满足了演奏不同乐曲的需要。
与毕旺、六弦琴等传统乐器相比,鹰笛的传承就没有那么幸运
与毕旺、六弦琴等传统乐器相比,鹰笛的传承就没有那么幸运。鹰笛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有上山、下乡、春播等曲目。随着区歌舞团鹰笛演奏家次旦的退休,鹰笛的传承陷入了停顿。
让现代音乐在传统音乐中舞蹈
作为一个特色民间乐种,西藏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长期扎根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播着传统文化精神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经过一代代艺人上百年的锤炼,已成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财富。
菩提子念珠成为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
念珠是礼敬法器的一种。藏传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颗。在修五加行之大礼拜、供曼扎时,为了方便计数,也用25颗一串的念珠。藏传念珠,一般由念珠本身、节珠(大家更常称作隔珠)、佛头、云珠或背云、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在这些大类配件存在的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小配件的存在。
念珠材质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菩提子念珠较常使用。根据佛经记载,使用菩提子念珠可增上无量倍功德,而且适用于任何法门的修持。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正等正觉,因此菩提子也包含了成就佛果的意思。所以,菩提子念珠成为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宗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