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
有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提早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而迁怒于子女。
家庭教育≠作业教育
家庭教育≠作业教育
培育良好习惯 多与孩子交流
如今学生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的教育只剩下了作业、分数、排名。我们可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是被打大的,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被打了。孩子的人生成长旅途中,有着太多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东西。家长的示范、,家长自身的识见和正能量,是教育孩子的资源。眼里只盯着北大清华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心有温暖,行有陪伴,才是好家长应有的样子。
阅读温暖童年,理想源自家庭
孩子是父母事业,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父母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阅读温暖童年。如果重来一遍,我依然会选择让阅读温暖孩子的童年。童年就应该是有故事的,女儿小学时,我陪着她读了很多的书,从那时开始,她渐渐习惯了阅读,爱上了阅读。阅读,如今成为了高三的她不可缺少的日常。
理想源自家庭。孩子6个月以后,随着蛋白质等营养含量的逐渐减少,的意义缓慢地往心理方面过渡。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很多时候,父母的兴趣爱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女儿喜欢历史,因为有个当历史老师的爸爸。上了初中,他俩就经常讨论相关的历史问题。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家经常上演。无论孩子以后走向哪里,我相信历史的种子肯定会深植她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