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沉淀的民族传统乐器
藏族器乐,有民间器乐和器乐两类,分为打击乐、吹管乐、弹拨乐和弦乐等四种。这些器乐,从取材到制造、形状、音色和演奏技法等各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格。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历史条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先祖们同周边地区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利用部分乐器,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现在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吸收其他地区特点的藏民族特色传统乐器。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扎念琴、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有的法螺不装饰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语称为“东嘎叶起”,是藏传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讲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按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声音宏亮如同大海螺声,响彻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于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圆满的象征,用于宣讲教义,给人们带去和平。有的法螺有装饰,有的法螺不装饰。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由专门的司号僧吹响。法事活动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镶金嵌银,华丽无比,其中有名的是镶翅法螺。不装饰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菩提子念珠成为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
念珠是礼敬法器的一种。藏传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颗。在修五加行之大礼拜、供曼扎时,为了方便计数,也用25颗一串的念珠。藏传念珠,一般由念珠本身、节珠(大家更常称作隔珠)、佛头、云珠或背云、计数器、卡子、挂环等几大类构成,在这些大类配件存在的同时还伴随着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小配件的存在。
念珠材质多种多样,一般而言,菩提子念珠较常使用。根据佛经记载,使用菩提子念珠可增上无量倍功德,而且适用于任何法门的修持。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就正等正觉,因此菩提子也包含了成就佛果的意思。所以,菩提子念珠成为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宗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