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隔震技术?为什么采用了隔震技术后的建筑在***中所遭受的***作用明显降低?下面我们会从隔震技术的本质上对隔震技术进行讲解。
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的某一层,通常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把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离开”,用以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阻尼,通过隔震层的水平大变形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减少***能量向上部结构输入,从而有效降低***作用所引起的上部结构***反应,减小层间剪力及相应的剪切变形,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传统抗震建筑底部与基础牢牢连接在一起,***来临时上部结构剧烈晃动,并且越到顶部晃动幅度越大,从而导致结构产生过大的层间变形,引起结构的***。为提高传统抗震结构的抗震能力往往要增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换言之必须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使结构具有足够的能力去“抗”***作用;隔震建筑则是削弱建筑底部与基础的连接作用,当隔震建筑遭受***时,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而上部结构则保持缓慢平动,这样上部结构楼层剪力和层间变形就会显著减小,从而保障了上部结构的安全性。隔震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可以追溯到我国1406年开始修建的故宫,然而现代隔震概念则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下面我们用几幅图画简单说明隔震技术的由来。
我们再看图b,在房屋底部放置轮子,***来临时,房屋就会随轮子滚动而发生平移,自然房屋也不会发生***,图b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缺少限位功能,房子会产生过大的位移,***过后房屋就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而图c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限位功能了。
图d就是将图c一侧弹簧换成阻尼,依靠阻尼的耗能作用将房屋的简谐振(震)动的幅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这样既起到隔离***的作用又限制了结构的过大水平位移,同时还可以防止房屋无休止的简谐振(震)动,这就是隔震技术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