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几何空间内实现全能量范围内的最大绝对探测效率
ORTEC于1970’开始制造商品化的N型高纯锗探测器,并在1990’推出第一台有四个N型探测器单元的Clover探测器。基于保有至今的N型探测器的制造优势,ORTEC可在粒子束、同步加速器、天体物理、保健物理和其他核物理应用上根据用户要求定制各种Clover探测器。
- 全表面的薄接触极、各探测单元间距紧密(小于1mm),保证在20keV-10MeV能段内获得最佳探测效率
- 同轴型晶体、短的成形时间,从而保证优异的分辨率和高的峰本比
- 最好的抗中子损伤和淬火恢复能力
- 3升或以上全方位杜瓦;(也可订制用于固定方位的杜瓦)
- 真空可靠性等同于普通的同轴探测器;
- 便于维护的设计
Clover探测器中的每个高纯锗单元都是两面垂直、而两面之间以一致的弧形跨接的构造。四个探测器紧密贴近形成一个四页车轴草(four-leaf clover)的形状,由一个冷指传导致冷。
冷指与杜瓦之间的颈部过渡有一定的距离,以利于装配BGO探测器,由“逃逸抑制”技术探测向前方散射的光子。冷指在结构上作了最优化设计,以保证在球形或平面构造中,多个Clover探测器能够布局紧凑。
四个探测单元都有其独立的电子学因而其能量信号是被分别收集的。为了修正散射伽马光子所致的能量损失,在信号集成上可采取"add-back”(反向加和)的算法。采用这一算法,可获得比四个探测单元信号简单加和更大的探测效率。
Clover探测器可根据用户具体的应用要求而订制。典型的关注低至中能的核物理研究通常采用4个20%-30%相对效率的探测单元,对应的晶体尺寸大约为50mm直径、70mm厚度。如果需要追求更大的效率而采用更大的晶体,则需要同时考虑:由随之增大的探测器端窗直径而引致的探测器与伽马源之间距离的增加,会对实际探测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Clover探测器的主要意义在于对于狭小空间的探测,其多晶体紧密的结构能获得比单个晶体探测器更好的效率和更好的阵列式布局。另外,Clover探测器能获取随机光子的方位信息。还有,它能够有效降低采用单晶体探测器时的多普勒展宽效应。
主要性能指标:
|
4个N型HpGe探测器单元封装于一体 |
|
20%~80%可选,所有四个探测器保持一致 |
以下指标以四个相对探测效率为25%的N型探测器为参照: |
|
|
@1.332 MeV峰:≤2.15keV(典型值<2.0keV) @122 keV峰:≤1.05 keV(典型值<1.0keV) |
|
20keV~10MeV |
|
>45:1 |
|
3L全方位杜瓦(匹配其它形制杜瓦或电制冷请咨询工厂) |
|
4个前置放大器远置 |
|
探测器之间间隔<1mm。(端窗与探测器之间的间距大小取决于要求的端窗倒角角度和晶体单元的大小,一般而言在5mm~30mm) |
|
高纯度铝,可根据用户要求订制其他材料 |
|
1年质保,可有偿延长质保 |
ORTEC提供两种类别的Clover探测器。一种是相对标准的Clover探测器,其具体尺寸仍可根据要求在小范围内调整;另一种则是全据用户要求订制,可定制的选项包括:杜瓦的大小、端窗材料和直径、端窗倒角角度、封装长度和脖颈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