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端监测单元CAC
1.1.1.产品概述
BEVAN-CAC/I是一款专为电力自动化和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量身打造的无风扇、低功耗、嵌入式的通讯管理设备。BEVAN-CAC/I通过了中国电科院电力四级认证,包括:工频磁场、脉冲磁场、阻尼振荡磁场、高频干扰、电源快速瞬变脉冲群、静电放电、电源跌落、电源浪涌、高温影响测试、低温影响测试、整机功耗检验、电源冲击电压等。BEVAN-CAC/I支持24VDC和110/220VACDC双电源冗余供电,串口光隔离和保护,是电力自动化和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BEVAN-CAC/I支持Windows XP Embedded、以及Linux操作系统,能够提供定制的映像文件,丰富的软件环境,更加适合您的使用。
1.1.2.产品特点
- 通过中国电科院电力四级认证,适合电力自动化对苛刻环境的要求
- 板载Atom D510 1.66GHz 双核CPU
- 板载1GDDRII内存,可扩展至2GDDRII
- 网口和串口采用光隔离设计
- 6×GBE,10/100/1000Base-T RJ-45
- 10×RS-232/422/485,RS-485支持自动流控
- 交直流双电源冗余,电源及IDE指示灯状态指示
- 支持Windows XP Embedded ,及Linux
1.1.3.产品功能
- 站端监测单元CAC实现整个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控制,以及站内所有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数据的汇集、综合分析、故障诊断、监测预警、数据展示(站端二级主站系统)、存储和标准化数据转发等功能;
- 站端监测单元CAC对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以及所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全局监视管理,支持人工召唤和定时自动轮询两种方式采集数据,可实现对在线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安装前和安装后的检测、配置和注册等功能;
-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时间序列存盘,实现在线数据的集中管理,并具有与上层平台通信及站内信息一体化平台交互的接口;
-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功能,可接入的监测装置类型、监视画面、分析报表等不受限制;同时系统功能亦可扩充,应用软件采用SOA架构,支持状态检测数据分析算法添加、删除、修改操作,能适应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 实现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发布平台,提供图形、曲线、报表等数据发布工具;
- 具有远程维护和诊断功能,可通过远程登录实现系统异地维护、升级、故障诊断和排除。
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1.3.1.数据信息支持类型及接入能力
- CAC支持的状态信息类型遵循DL/T860.73标准:
- CAC至少支持20000个DO(数据对象)的数据存储及10000个DO数据同时转发。
1.1.3.2.历史数据处理
- 处理响应时间:请求10000历史记录要求小于1秒
- 存储容量:存储的逻辑节点(LN)个数至少200个,每个LN含大约10个DO(量测量)数据,***小存储周期为5分钟(该周期可由主站下发设置),存储时间要求大于1年,。
1.1.3.3.实时数据处理
- 实现信息的挑选和转发,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和过滤。
- CAC响应CAG召唤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满足间隔5分钟频度完成全站实时数据的召唤。
- 数据采集处理能力:满足5分钟内全站所有在线监测装置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
1.1.3.4.用户界面
- CAC装置带有用户界面功能,可通过外接显示器或远程WEB访问实现简单的在线数据浏览、运行状态显示及历史数据信息浏览。
- 该功能以WEB访问的模式提供。
1.1.3.5.信息接入支持能力
- DL/T860方式:
- 满足国网公司发布的《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
- CAC提供工程化组态工具,能将在线监测装置厂家提供装置的ICD文件进行配置,形成并加载SCD文件。
- 其他通讯方式:
- CAC提供扩展方式接入IEC103、IEC104、MODBUS、CDT等其他规约
1.1.3.6.CAC与CAG通讯规范
- 通讯能力及规约要求
- 遵循***电网公司变电在线监测I2接口协议,同时支持WebService、DL/T860、IEC104(或网络IEC103)等通讯规约;
- CAC至少可同时服务5个CAG设备。并支持配置CAG的IP地址;
- 录波数据的传输规约及格式
- 录波格式:参照国网公司发布的《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
- 录波传输规约:支持WebService、DL/T860、IEC104(或网络IEC103)等通讯规约。
- 历史数据传输规约要求
CAC负责召唤在线监测装置历史数据,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由CAG命令方式决定)将历史数据上送至CAG,支持WebService、DL/T860、IEC104(或网络IEC103)等通讯规约。
- 对时方式及规约要求
CAG与CAC间采用SNTP协议实现时间同步,以CAG为时钟源,对时周期可在1分钟至1天可调,默认为1小时。
1.1.3.7.CAC与监测装置及CMA通讯规范
- 通讯能力及规约要求
- CAC与监测装置之间一般采用DL/T860通讯方式。
- CAC可融合综合监测单元(CMA)的功能。
- 历史数据传输规约要求
CAC与在线监测装置通讯中断后在***时能自动进行***近一次断开时间段历史数据召唤,并确保所有断开时段的信息不丢失。同时CAC提供本地及远程方式实现手动召唤监测装置任意时段的历史数据。
- 对时方式及规约要求
CAC与在线监测装置及CMA间采用SNTP协议实现时间同步,以CAC为时钟源,支持分别对每个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可调整的对时周期,1分钟至1天范围可调,默认1小时。
1.1.4.技术参数
系统 |
|
CPU |
Intel Atom D510 1.66GHz |
内存 |
板载1GDDRII (可扩展至2G) |
前端总线 |
533MHZ |
存储扩展 |
1×CF卡,2×SATA,1×DOM |
显示 |
DVI-I,配置转换头支持VGA显示 |
其它接口 |
5×USB2.0(一个在内部) |
操作系统 |
Windows XP Embedded,及Linux |
LAN口 |
|
LAN |
6×10/100/1000 Base-T,RJ45接口 |
数据传输率 |
10/100/1000Mbps |
串口 |
|
串口数量 |
10个 |
接头 |
2×DB9+4×10-Pin |
隔离 |
2KV光隔离 |
串口通讯参数 |
|
串口标准 |
10×RS-232/422/485 |
数据位 |
5,6,7,8 |
停止位 |
1,1.5,2 |
通信速率 |
50bps~115.2Kbps |
LED指示灯 |
|
LED |
Power、HDD、6×Act,6×Link、10×Rx,10×Tx |
机械特性 |
|
尺寸 |
440(W)×300(D)×44(H)mm |
安装方式 |
1U机架式 |
防护等级 |
IP40 |
工作环境 |
|
工作温度/湿度 |
-40~60℃(-40~140℉)/5~95%,不凝结 |
电源 |
|
电源输入 双电源冗余供电 |
24VDC 支持12~36VDC |
220VAC 支持100/240 VAC/DC |
|
***大功耗 |
28W |
安规认证 |
|
EMC |
CE,FCC,中国电科院电力四级认证 |
环境 |
Ro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