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舞是一种在平时的演出当中不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动作都是随着歌词内容而进行变化的,而歌词对于动作的要求也有些严格的制约,属于一种即兴创作。而且在对于舞蹈者的要求也非常要,不仅要悟性高,同时还要手脚灵活,还要有眼光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宴席舞来源于保安族的婚礼习俗。结婚时由新郎和本村的青年组成“迎亲队”到女方娶亲,女方村里的男女青年也组成迎亲队,在村口以墨笔涂男方陪送者的面部,并用拳击之,以相戏谑。娶亲后,新郎新娘骑马回家,举行***仪式,随后即散发核桃、红枣。
凡是贺喜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向主人索取一份,祝贺他们吉祥如意,红喜临门,夫妻和睦。***后宴席开始,在篝火的映照中,请本村***好的歌手唱宴席曲,大家也就随着唱词边歌边舞。
宴席舞的表演者,人人能触景生情,随口填词。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舞步稳健、潇洒,一般多为对唱、对跳,即兴表演。
宴席舞的动作特点是头部有规律、有节奏地摆动。动律是由下颏的左下侧向右上侧自然摆动,摆动时节奏性强并有停顿。整个身体的左右摆动较明显,尤其是两胯部分更为突出。
腿部屈伸较大,脚落地时有力、稳健,多属邀请动作。手形为半握拳,大拇指伸展,其意为夸赞保安族在气质上是一个“有自豪感的”民族。这种手式在保安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甚为普遍。保安族人们在舞蹈时喜欢昂首挺胸,整个动作和情绪都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在我国的青海华隆地区比较流行这种宴席舞,而且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其中***为典型的舞蹈有《虎狼马》、《莲花落》、《上山打柴》等,这些舞蹈的程式性非常强、舞姿优美淳朴,且歌且舞,有一种自娱自乐的潜质,很受到当地回族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