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电梯系统中,一般通过钢丝绳牵引电梯升降运行,但钢丝绳和曳引轮的线槽,即带切口的半圆槽之间接触面积小,曳引机拉动钢丝绳的能耗较大;且会出现摩擦力不足、寿命不长、钢丝绳含油率下降等问题,钢丝绳拉伸伸长造成维保困难、成本也相应***;且乘客在乘坐电梯时舒适感不好,钢丝绳摩擦声音和主机抱闸声音过大对电梯旁住户造成噪音污染;对电梯主机空间要求也比较大,造成空间浪费。特别是旧楼加装电梯都存在浅底坑、顶层高度不足的问题。现有电梯由于本身结构问题难以满足日益需求量增加的旧楼加装电梯浅底坑、矮顶层要求 。
MITSUBOSHI和GATES UNITTA提供一种曳引式钢带传动电梯,它采用新型钢带代替钢丝绳传动、有效防止了电梯打滑同时保证电梯舒适感以及噪音小,采用新型钢带主机减小了抱闸噪音以及减小了主机占用的空间;同时能够满足日益需求量增加的旧楼加装电梯。MITSUBOSHI和GATES UNITTA曳引式钢带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曳引式钢带传动电梯,包括钢带曳引机、承重梁,绳头组合装置、轿厢、绳轮装置、对重装置和轨道,所述承重梁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所述钢带曳引机固定安装在一侧的承重梁上,所述电梯井内设有竖向轨道,轿厢和对重装置分别通过轨道靴与轨道滑配合连接,轿厢和对重装置分别安装有绳轮装置;还包括电梯的传送介质钢带,钢带的两端通过绳头组合装置固定在顶部承重梁上;轿厢和对重装置悬挂在钢带的两端,钢带通过钢带曳引机轴的摩擦传动带动绳轮装置实现轿厢和对重装置上下运动。轨道包括对重装置轨道和轿厢轨道。承重梁位于轿厢的两侧,绳头组合装置对称设置于两侧的承重梁上。钢带的外表面设置防滑耐磨层,提高其摩擦系数。绳轮装置分别安装于对重装置的顶部和轿厢的两侧;钢带绕过钢带曳引机的转轴,一端绕过对重装置7顶部的绳轮装置后由固定于轿厢一侧的绳头组合装置固定;另一端绕过轿厢的绳轮装置后由位于轿厢另一侧的绳头组合装置固定。
MITSUBOSHI和GATES UNITTA曳引式钢带曳引机的转轴上沿轴向设置多个导向槽,所述钢带设置多道,分别限位于导向槽内,防止其左右位移。绳轮装置的轮体上设置导向槽。MITSUBOSHI和GATES UNITTA曳引式钢带传动电梯,该装置采用了新型钢带代替传统钢丝绳传动,使主机曳引轮很小的情况下就能保证电梯的摩擦力,节约了顶层主机的布置空间,导向轮也可以做到足够小,满足了老旧建筑加装电梯顶层不足底坑太浅的难题;新型钢带传动发出的噪音小、舒适度好,维保成本低等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图中,1.钢带曳引机,1-1.轴,1-2.导向槽,2.承重梁,2-1.托架,3. 钢带,4. 绳头组合装置,5.轿厢,6. 绳轮装置,6-1.导向槽,7. 对重装置,8.轨道,8-1.对重装置轨道,8-2.轿厢轨道,9.电梯井,10、11.缓冲减震装置。
MITSUBOSHI和GATES UNITTA曳引式钢带,包括钢带曳引机1、承重梁2,绳头组合装置4、轿厢5、绳轮装置6、对重装置7和轨道8,所述承重梁2安装在电梯井9的顶部,所述钢带曳引机1固定安装在一侧的承重梁2上,所述电梯井9内设有竖向轨道8,轿厢5和对重装置7分别通过轨道靴与轨道8滑配合连接,轿厢5和对重装置7分别安装有绳轮装置6;还包括电梯的传送介质钢带3,钢带3的两端通过绳头组合装置4固定在顶部承重梁2上;轿厢5和对重装置7悬挂在钢带3的两端,钢带3通过钢带曳引机1轴的摩擦传动带动绳轮装置6实现轿厢5和对重装置7上下运动。所述轨道8包括对重装置轨道8-1和轿厢轨道8-2。且电梯井9底部分别对应对重装置7和轿厢5设置缓冲减震装置10、11,当对重装置7或轿厢5下降到井底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电梯的合适性。承重梁2位于轿厢5的两侧,承重梁2上设有托架2-1,托架2-1上设有螺栓孔,用于固定安装绳头组合装置4和钢带曳引机1;绳头组合装置4对称设置于两侧的承重梁2上。绳轮装置6分别安装于对重装置7的顶部和轿厢5的两侧,绳轮装置6的轮体上设置导向槽6-1;钢带3绕过钢带曳引机1的转轴6-1,一端绕过对重装置7顶部的绳轮装置6后由固定于轿厢5一侧的绳头组合装置4固定;另一端绕过轿厢5的绳轮装置6后由位于轿厢5另一侧的绳头组合装置4固定。所述钢带曳引机1的转轴1-1上沿轴向设置多个导向槽1-2,所述钢带3设置多道,分别限位于导向槽1-2内,防止其左右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