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很多民营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奋力前行。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创业的一批企业家进入退休年龄,他们的子女开始走到台前成为企业新的***。这些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70后 、80后接班人,在接掌企业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故事?会将企业带向何方?他们能否像父辈们一样,当好企业的掌舵人?即日起,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联袂即墨市工商联开办对话访谈类节目《墨商·传承》,发掘新老企业家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故事 ;了解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家们经历的心路历程;探讨企业家对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为更多面临新老交替的当地企业积累宝贵经验。
蓬勃发展的服装行业一直是即墨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在上千家服装企业当中,红领集团无疑是其中的***闪耀的那颗星,尤其是近年来独创的***个性化定制模式,成为服装行业,乃至全生产行业的一个典型案例。“红领”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个性化定制模式的魅力在哪里?“红领”幕后的老板是怎样的一个人?在面对企业传承、管理理念、未来接班问题上,两代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进红领集团,一探究竟。
印象 时尚老板,诙谐父女
接到记者的采访预约电话,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欣然答应了。当记者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走进红领集团会谈室时,张代理和其女儿张蕴蓝已经在此等候了。
一件黑色紧身T恤衫,一条深蓝色修身铅笔裤,一双暗红色皮鞋,眼前的这位便是张代理,与其60岁的年龄不相符的是,他穿得干练而时尚。“不是为了采访才这般打扮的,老爸一直都很帅。”旁边的张蕴蓝笑着告诉记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从会谈室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是一片种满绿色植物的小花园,那些叶子肥大油绿的热带植物长得十分茁壮。暖阳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落在父女的脸上。就是在这样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始了如朋友聊天般的采访。
创业 从地摊开始
即墨市的纺织服装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当地发展***快的一个行业。1983年前后,一些农民拿着自产的汗衫、童装、中山装、学生装等商品,悄悄地到城南河摊上兜售。由于实行“不反对、不压制、看发展”政策,这个地摊市场越做越大。
嗅到了浓厚的市场气息,出生于莱西市一农村的小伙张代理加入了河滩市场服装大军,每天起早贪黑骑着自行车出去进货、扯着嗓子吆喝着卖货,谁也料不到,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农村小伙,如今会成为服装行业中的出色***。那样一个仅有几平方米大小的摊位,会发展到今天***知名的服饰生产企业。“说实话,在那个年代,我并没有想过要把生意做得多大,想的只是把眼前的事干好,让家人的日子过得好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面对记者的采访,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显得率真而坦诚。
成长 创下诸多“***”
1989年,在鹤山路上新建了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在市场的带动下,即墨市涌现出上百个针织服装***村和千家针织服装企业。张代理也顺势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佳丽服装厂”,随后还成立了青岛西恩达服装有限公司。
贴牌生产,生财有道。曾一时,张代理千方百计与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为多个知名品牌做“嫁衣”,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
然而,由于没有知识产权,作为生产加工方只能拿 20%的利润,而80%的利润被品牌所有人收人囊中。同样的服装,为什么自己产的卖不上好价钱?怎么办?创品牌!1999年,张代理在即墨的老城区—墨市村创办的红领制衣有限公司开始由靠来料加工进行转型,打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开始了艰辛而又富有成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之路,开始多条腿走路。
青岛地区***早使用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早使用形象代言人、中国***个注册国外服装品牌、中国***场男装发布会……诸多“***”,均来自即墨这家叫“红领”的企业,也正是因为多个首创,张代理与“红领”名噪一时。
变革 个性定制超***
如今,来到即墨参观红领集团生产基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阿里巴巴”、“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的高管。他们为何慕名而来?冲着“个性定制的生产模式”。
2012年以来,中国服装制造业订单快速下滑,大批品牌服装企业遭遇高库存和零售疲软,企业经营跌入谷底。然而正是这一年,红领集团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历经10年终于完成调试,迎来高速发展期。
“红领现象”引起了同在青岛的张瑞敏的关注,其颠覆性的C2M 模式让他兴趣十足。2013年12月,张瑞敏亲自前往红领调研。“参观红领时,看到传自纽约的个人订单,在信息化流程中能迅速完成发货,感慨颇深。这正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必须跨过的坎: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佳体验,红领做到了,这是其心无旁骛,几年磨一剑的结晶。”张瑞敏这样感慨。此后半年内,他分批派出9拨高管赴红领学习。
红领集团用10年时间,斥资2.6亿元,成为******家完全实现西装100%定制的公司,突破了国界、语言、时间、空间限制,顾客不仅可以在一分钟内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版型”,还可以在网上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西装款式、面料、裁剪、纽扣的样式数量、刺绣的内容,甚至每一处缝衣线的颜色和缝法……七个工作日后 ,顾客将收到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定制西装。
神奇 每件衣服在地球上是***
在张代理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服装生产车间。一道厚重的钢铁大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科技感十足的流水生产线。
每块布料都配备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数据会传输到布料配给部门,裁布机器会自动按照订单要求准备布料,进行个性化裁剪,裁剪后的布料挂上电子标签进入吊挂,开始了在整条流水线***转的旅程。从数据的录入到整个西服***后生产出来,大概要经过300多个工序。
每件衣服的主人都来自不同的***与城市,他们的身材各不相同,对衣服的面料、款式、色彩、缀饰等要求也大相径庭,一切归功于“互联网”,从下单开始,每根线、每个纽扣、每块布料都与它的主人建立起了联系。
在一位缝纫工的手中,记者看到一片布料上连接着配有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对着面前连入互联网的电脑识别终端一扫描,工人就能在终端上看到顾客要求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要求,根据里衬、扣子、袖边等技术数据,进行手工或机械缝制,每个工人右上方挂着少则十多种、多达上百种颜色的缝线,以满足顾客各种个性化的缝制要求。整条流水线运行极为顺畅,交接环节之间几乎没有多余工作量的积压。
“有了信息参照,就能做得很准确。”缝纫工小李告诉记者,她做出的所有衣服都是不一样的。同样,尽管是一条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从这里生产出的每件衣服都是***的。
“我的梦想就是要让每个人穿上自己的衣服,而不是大家穿一样的衣服。这件衣服在地球上,找不到第二件。”这是张代理11年前的一个梦想,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
波折 当时所有人都反对他
“我见得比较多,上世纪80年代就经常在国外跑了。悟性、嗅觉也都比较好。”张代理说,“我认为个性化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一定压倒一切,如果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就能赢得未来,它会颠覆整个制造业。”
11年前,在服装行业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没有人明白张代理在说什么。那时,只要将服装制造出来就是钱。同行们都在想着生产出更多的衣服赚更多的钱。张代理却一心执著于搞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不少员工因张代理坚持变革而纷纷离职。
“变革充满痛苦、艰难、汗水、泪水,还有无奈。***难忘的就是在大家都反对的情况下,我把这个事做成了。”张代理说,2011年前后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红领真正打通了整套模式。“看到市场对我们的认可,大家终于开始理解这个事了,但如果我们这时才开始干,什么都耽误了。这件事我们做成了,但还需要持续完善。”
接班 留洋归来挑重担
2009年3月,在红领集团总部,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张蕴蓝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走到了前台,成为红领集团总裁。
从与张蕴蓝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她从高中时便独自一人去了加拿大留学,5年学成毕业后,在当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思念家人,她回到了国内,在上海一家美国公司当上了一个收入不错的白领。只不过,这一切被“出差”到上海的张代理的一席“谈话”完全改变。
张蕴蓝回到了红领,开始为接班做准备。接班之路并没有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几年里,女儿从基层做起的过程,也是张代理对其考查的过程。刚开始,张蕴蓝被安排到了国际业务部做一名报关员,负责报关、报检、跟单以及国际业务谈判等工作,一年之后,张蕴蓝被调到了营销中心。接着又被派到了一线生产车间。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张蕴蓝无不战战兢兢、一丝不苟。
如今,她已经成为红领集团真正意义上的***,并带领着企业游刃有余地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