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全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1)说明:
一体化全自动反冲洗净水器是一种新型重力式自动冲洗净水器,该装置适合进水浊度≤3000mg/L,出水浊度≤5mg/l。该净水器集絮凝、反应、沉淀、排污、反冲、污泥浓缩、集水过滤于一体,自动排泥、自动反冲洗。本装置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优良,通过反洗水回流,系统水回收率可达98%,动力消耗省,占地面积小,节水、节电,无需人员管理。
本净水系统单套设计处理水量75t/h。
a、凝聚反应区:
经加药混合后的原水进入一体化净水器,首先进入装置底部的配水区,净水器的进水为底部配水区进水,穿孔管布水,确保设备布水均匀,并且每个微孔处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喷出,使絮状污泥与原水中的细小矾花充分接触, 前级混合后的原水在污泥的吸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混凝反应,通过剩余污泥的循环回流,进行絮凝反应,使进水与污泥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泥的凝聚效率,使原水中的小矾花凝聚成较大的矾花,为斜管沉降创造有利条件。
b、斜管沉淀区:
沉降区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改变上下两层的斜管的孔径,提高水力梯度值,依据浅层沉淀理论,设置了斜管加速沉降,下部反应区快速形成的大颗粒状絮体,在两层斜管之间水流方向发生改变,将会增加小颗粒絮体间的接触机会,在流经上层斜管时,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形成的絮状体悬浮物在一层斜管区进行整流,一层斜管起均匀布水及导流作用,经充分反应后絮状水体沿二层斜管倾斜方向往上流动,进入沉降区内进行固液分离,沉积下来的污泥在重力及水流推力的作用下,沿斜管倾斜方向往下滑落。
c、污泥区:
斜管沉淀区沉淀的污泥通过水力的推流及自然沉降,部分经水力推动进入污泥区,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高浓度混合反应区,为保证污泥区排泥的彻底性,每套净水器污泥区由隔板分为2个小室,每个室均设有电动排泥系统及辅助排泥装置。
d、排泥系统:
每套净水器排泥系统由2套电动排泥阀及2套辅助排泥电磁阀组成,排泥管采用穿孔管结构,辅助排泥系统采用穿孔管型式,沿污泥区底部设置,用于排泥时污泥区的搅动,以利于污泥的彻底排净。
系统排泥按设定的时间程序进行,每周期每格污泥区排泥1-3min(排泥时间可调),排泥从每套净水器的1室至3室逐个进行。
e、集水及滤池配水区:
在沉淀池的清水区采用可调式三角堰板集水,汇入集水槽,使系统集水均匀。
斜管区集水槽设有3套配水管,分别进入3个滤池内,每个滤池的进水配有进水手动调节阀,可对每个滤池进水流量进行手动调节及设定。
f、过滤系统:
经沉淀后的水体由配水槽通过配水管分配进入各个过滤室内,通过U形水封器配水,并由上而下通过滤料层,滤后水由滤池内的连通管在重力作用下至滤室顶部的清水室。清水室出水通过重力自流进入后级净化水池。
g、滤池虹吸反冲洗系统:
每个滤室均配有1套虹吸反冲洗系统,过滤系统的反冲洗排水通过重力虹吸原理,通过设定的水头损失值形成虹吸,利用过滤室清水室内的洁净水及滤后水自动进行反冲洗,过滤层反冲洗水接至下水道进入厂区总排管网。
斜管沉淀区出水经滤料层过滤一定时间后,由于滤料层的运行阻力逐渐增大,虹吸上升管内水位逐渐升高,当水位上升至虹吸辅助管位置时,虹吸管内空气随着虹吸辅助管排水,形成负压,将虹吸管内空气不断带走,最终使虹吸上升管及虹吸下降管内的水位接通,即形成虹吸,过滤室上室清水在清水层的静压及真空吸引下迅速反冲洗,装置内清水按照正常运行路径反方向返回,当清水经过滤料层时即开始对滤料进行反冲洗,滤室的反洗强度通过排水管管口的锥形调节板来调整,设定反洗强度及反洗时间,每次反冲洗历时4~6分钟。反洗强度为14-16L/m2.s。
h、在净水器进水母管上配有气水分离器,防止气水混合物进入净水器,在工艺中由于水中的微气泡将影响凝聚效果,水中溶解气体在压力下降的情况下将产生微气泡溢出水面,凝聚后的絮状体将在微气泡的作用下浮出沉淀区的水面,形成漂浮物,影响沉淀效果,使出水水质恶化,气水分离器设自动排气电磁阀,自动排气。
该净水器设备从反应、絮凝沉淀、集水、配水、过滤、体内反洗、排泥等一系列运行程序,均为全自动运行。
3)设备规范
设备型号: FA-150
外型尺寸: 10200×4650×4200
设备台数: 1台
单台处理水量: 150t/h
悬浮物进水水质: ≤2000mg/L
悬浮物出水水质: ≤5mg/L
沉淀区设计表面负荷: 7~8m3/m2·h
过滤池设计滤速: 8-10m/h
滤池平均反冲洗强度: 14-16L/s·m2
冲洗历时: t=4-6min(可调)
总停留时间: T总=40-45min
进水压力: 0.06-0.1Mpa
主要材质: Q235-A
4)技术标准:
4.1本设备为焊接碳钢结构的方形组合装置,本装置由反应、絮凝沉淀、集水、配水、过滤、虹吸反洗系统、冲洗水箱、自动排泥系统构成,设备按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试验,所涉及的标准详见执行标准表。
4.2本装置布水反应装置采用底部进水管进水的方式,大平面反射流布水系统,使布水均匀,高浓度悬浮回流层反应系统,反应高度1.5m,使污泥与进水能充分混合均匀,进水支管设置,每套净水器内置12套进水支管,进水支管为DN50。
4.3净水器总进水母管上设置气水分离器,用于净水系统进水的气水分离,气水分离装置采用自动排气的方式,以防止净水器进水内夹带气。
4.4斜管沉淀系统采用斜管导流回流系统,使多余的泥渣在高浓度斜管加速沉降集泥系统的作用下,快速沉淀,同时采用独特的65°斜管沉淀结构及悬浮污泥回流保护系统,斜管采用片厚为0.5mm的高分子PP材料,由模压加工而成,热压粘接,具有强度大、无毒、不易老化等特点。
4.5每套净水器可调式自动排泥装置采用2个集泥斗,2个排泥系统,系统的排泥通过的电动蝶阀进行排泥,并配以电磁阀进行辅助冲洗,对系统排泥按设定时间程序排泥,并配制2套电磁阀作为压力水助冲系统,保证每次排泥彻底干净。
4.6斜管沉淀区的清水采用可调式三角堰集水,使斜管沉淀出水均匀收集,提高了体积的利用系数,集水水头极小。
4.7单套净水器分设3格滤池,每格滤池由配水装置,集水装置,虹吸反冲洗装置,冲洗强度调节装置,虹吸辅助装置,虹吸破坏装置,滤料及垫层等组成,滤池配水采用重力式配水方式,由配水槽配水,每套净水器分设3套配水管,滤池配水方式为反射型配水方式,由配水管及反射板组成,配水均匀可靠,过滤器内的配水和集水装置,保证整个滤层水流均匀,防止偏流。
4.8每格过滤池配有一个标准的F500mm旋吊式侧人孔,滤池上的清水箱设一个顶部检修孔。人孔配有人孔盖、垫圈、螺栓、螺母和起吊杆等全套部件。
4.9净水器过滤池的集水装置采用多孔板及排水帽集水方式,多孔板配有底部加强圆钢,水帽采用塔式ABS水帽,水帽的设置以滤池的最大反冲洗强度进行设计。
4.10净水器过滤池的虹吸反冲装置由虹吸上升管及虹吸下降管组成,虹吸上升管为DN300 的钢管,虹吸下降管为DN200的钢管,反冲洗系统按单格滤池的最大反洗强度进行设计。
4.11净水器过滤池设定最低、最可靠的设备配水高度,当滤池阻力达到设定高度时,该滤池自动进行反冲洗,其余滤池继续工作,确保反冲洗及时有效。虹吸辅助管为DN25,用于虹吸反洗前形成虹吸时的对虹吸上升管进行抽气,以便于加速虹吸的形成。
4.12虹吸冲洗调整装置设在虹吸下降管出水口,用以虹吸冲洗强度的调节。单格滤池内装有石英砂滤料及石英砂垫层,石英砂滤料用以对前级水中悬浮物的过滤,石英砂垫层设置在排水帽以上,用以防止水帽被小颗料的石英砂滤料阻塞,而影滤池的出水量。
4.13净水器进水均设有手动蝶阀,在进出水处各设1套压力表,用于就地监视净水器的进出水压力。
4.14净水器在凝聚区、沉降区、清水区、出水区均设1套取样系统,取样管系为不锈钢材质,用于净水区各部分的取样检测。
4.15净水器配有一套钢扶梯及钢制平台,用于系统的检修,平台设有栏杆,平台及栏杆在设备组装完毕后安装及定位。
4.16表面处理:
(1)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滑,筋板应水平或垂直,不应有弯曲现象。
(2)设备制作完毕后应进行喷砂除锈,涂漆前检查钢板面符合除锈要求,达到(GB8923-88)Sa21/2级标准。焊接处不应有焊疤或毛刺,如有应打磨干净,符合标准后再涂漆。
(3)设备的内部采用T541S饮用水内壁专用净水型防腐涂料二涂防腐,该涂料属双组份,无溶剂涂料,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每层漆涂完后均应检查漆膜是否均匀、完整,设备外部采用红丹防锈漆及面漆,面漆的颜色最终由业主确定。
4.17装配及焊接标准:
(1)本设备内部所有焊缝均为满焊(加强筋板、槽钢除外)
(2)角焊缝最小焊角高度不得小于6mm(一般不小于母材厚度)。
(3)壁板上下板带之竖向焊缝应互相错开,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
(4)壁板的纵、横加强筋与壁板的连接焊接均为两面角焊接,其焊角尺寸不得小于6mm,加强肋之端部必须与其两端构件焊牢。
(5)壁板连接焊缝及拼接焊接按Ⅱ级焊缝质量标准验收,且应作24小时盛水渗漏试验。
4.18斜管
(1)斜管高分子PP材质。
(2)斜管下层为孔径φ50mm,上层斜管为φ35mm,与水平面成65º角安装。
(3)管壁面光滑,不得有毛糙现象。
(4)沉降室内斜管装满整个斜管区。
(5)斜管安装完整,不得有缺损现象。
4.19渗漏试验
(1)高效全自动净水装置安装完毕后应作24小时的盛水试验,充水高度到出水溢流堰顶。
(2)充水后检查各处是否有漏、渗水现象,如有漏、渗水现象应进行补焊处理。
(3)充水渗、漏试验同时要对阀门进行开关检查。
5)主要技术参数:
型式 |
立式方形常压容器 |
型号 |
FA-150 |
数量 |
1台 |
外形尺寸 |
10200×4650×4200 |
单台设计处理水量 |
150t/h |
沉淀区表面负荷 |
7-8m3/ m2.h |
适用源水浊度 |
≤2000mg/L |
净水出水浊度 |
≤5mg/L |
适用温度 |
常温 |
过滤区平均滤速 |
8-10m/h |
滤池冲洗强度 |
14-16L/m2.S |
总停留时间 |
40-50min |
进水压力 |
≥0.06MPa |
单格滤池冲洗历时 |
4-6min(可调) |
本体材质 |
Q235-A |
单台净水器配置 |
|
石英砂滤料 |
|
--名称 |
石英砂 |
--滤料规格 |
0.5-1.0mm |
--滤料层高 |
600mm |
--承托层滤料 |
|
--石英砂规格/层高 |
1-2mm/50mm |
--石英砂规格/层高 |
2-4-8mm/100mm/150mm |
单格滤池面积/规格 |
2.72m2/1700×1600 |
滤池终期水头损失 |
1200mm |
下层斜管填料 |
|
--规格 |
φ50 |
--材质 |
聚乙烯(PP) |
--填料安装角度 |
65° |
--填料斜长 |
500mm |
--填料片厚 |
0.5mm |
--容重 |
26.4kg/m3 |
--比表面积 |
120m2/m3 |
--数量 |
8m3 |
上层斜管填料 |
|
--规格 |
φ35 |
--材质 |
聚乙烯(PP) |
--填料安装角度 |
65° |
--填料斜长 |
1000mm |
--填料片厚 |
0.5mm |
--容重 |
38.8kg/m3 |
--比表面积 |
153m2/m3 |
--数量 |
16m3 |
排水帽 |
|
--排水帽数量/材质 |
570只/ABS |
--排水帽缝隙面积 |
10cm2 |
--缝隙设计流速 |
0.3-0.4m/S |
--单只额定产水量 |
1t/h |
清水室顶部人孔 |
DN500,PN0.6/1套 |
滤池侧部人孔 |
DN500,PN0.6/3套 |
净水器主体钢板厚度 |
|
--侧板/材质 |
10mm/Q235-A |
--底板/材质 |
10mm/Q235-A |
--斜管区集水槽/材质 |
6mm/Q235-A |
--冲洗水箱顶板/材质 |
8mm/Q235-A |
--滤池及冲洗水箱隔板/材质 |
8mm/Q235-A |
--滤池多孔板/材质 |
12mm/Q235-A |
--污泥池隔板/材质 |
8mm/Q235-A |
管口规格 |
|
进水口/数量 |
DN150,PN1.0/1个 |
出水口/数量 |
DN200,PN1.0/1个 |
排泥口/数量 |
DN100,PN1.0/2个 |
放空口/数量 |
DN80,PN1.0/2套 |
压力进水口/数量 |
DN50,PN1.0/2套 |
斜管区冲洗排水接口/数量 |
DN100,PN1.0/1套 |
取样水接口/数量 |
DN15,丝口/3套 |
本体配套管道 |
|
排泥管 |
φ108×4/2套 |
压力进水管 |
φ57×3.5/2套 |
虹吸上升管 |
φ325×6/3套 |
虹吸下降管 |
φ219×6/3套 |
虹吸辅助管 |
φ32×2.5/3套 |
滤池U形进水管 |
φ133×4/3套 |
虹吸破坏管 |
φ32×2.5/3套 |
气水分离器 |
|
--规格 |
φ500×800 |
--数量 |
1套 |
--结构材质 |
Q235-A |
--配套排气阀/数量 |
DN25,PN1.0/1只 |
配套阀门 |
|
电动排泥蝶阀 |
|
--规格 |
DN100,PN1.0 |
--数量 |
2只 |
--生产厂商 |
|
进水手动蝶阀 |
|
--型号 |
D371J-10 |
--规格 |
DN150,PN1.0 |
--数量 |
1只 |
--生产厂商 |
国产名牌 |
辅助排泥阀 |
|
--型号 |
ZQDF50,DN50,PN 1.0 |
--规格 |
DN50,PN1.0 |
--数量 |
2只 |
--生产厂商 |
国产名牌 |
取样管系 |
|
--规格 |
φ20×2.5 |
--数量 |
3套 |
--材质 |
不锈钢 |
--取样阀 |
Q11F-16P,DN15,PN1.0 |
设备净重 |
16.5吨 |
运行重量 |
158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