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工作辊
原粗轧换辊周期为2.5wt~3.8wt,在此基础上逐渐延长换辊周期,并对比每次轧辊磨损情况、带钢板形和表面质量。现换辊周期稳定在3.8wt~4.5wt。既不影响带钢板形及表面质量,又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精轧支承辊
F1~F7轧辊转速不同且相差较大,故支承辊的磨损程度也不尽相同,原采用10wt ~ 15wt的一刀切式换辊周期并不合理。现换辊周期详见表1:
自采用分段式换辊后,不仅提高了轧辊的轧制量约14.94%,从而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而且据统计数据显示,轧辊使用末期轧制薄规格时的浪形也有所减少。
03.24正确的轧制事故处理方法
严重的轧制事故直接增加辊耗的数值,而事故发生后是否能正确处理事故轧辊,是降低辊耗的关键。
卡钢事故
卡钢发生后,需立即停止冷却水,抬起上辊,避免上辊接触带钢;带钢移走后,换辊并使轧辊缓慢冷却。如不能立即换辊,检查裂纹不严重的前提下,工作辊在不开冷却水空转5-10分钟,使温度扩散均匀后才可以进入正常轧制。
粘钢事故
首先清除粘钢。后应对粘钢区域进行详细检查,包含:硬度、裂纹、探伤等,必须清除此粘钢影响区,保证辊面硬度均匀、无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