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救济的难题与应对:损害赔偿与即发侵权
专利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数额的判定一直是专利***中的难点。由于受到知识产权案件***困难以及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客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往的***实践中通常采取法定赔偿原则,而且判赔数额也普遍偏低。近年来,专利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实践均呈现了一些新发展。
根据***高人民***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16年)》,我国2016年地方各级人民***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36,534件,比 2015 年上升24.82% ;其中专利***民事案件数量为12,357件,同比上升6.46%。近六年来,***新收知识产权案件在总量上保持稳步增长。
据统计,在 1995-2015 的二十年间,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平均损害赔偿数额为***113,049元,与权利人主张的平均损害赔偿额355,490元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近几年来,中国***逐渐加大了对专利权人的损害赔偿力度。例如,北京知识产权***在2015年审结的认定侵权的专利***案件中,平均判赔45万元 ;而在2016年,平均判赔额提高到 138万元,增长了206.1%。
与此同时,专利侵权案件损害赔偿数额的提高也已经获得立法层面的支持。2015年12 月***法制办发布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六十八条,将***专利权的法定赔偿***高数额由目前的一百万提高到五百万 , 并***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故意***专利权的行为,***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规模、损害后果等因素,在已经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但是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而时间长、成本高的原因在于赔偿低,赔偿低的关键在于举证难,举证难是这些问题的核心。据此,需要从程序法角度进行理论纠问、寻求***之路,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证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