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评软件 中小学版 认知与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做出***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或观点,它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情绪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而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正是产生心理***的根源,所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从这一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错误观念来纠正不良的行为或情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心理 学上称之为认知疗法。
外界事件或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感觉材料,进入大脑,大脑就会利用记忆中已有的过去经验和观念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个体就是根据这些分析、解释和评价来确定行为和情绪。如果对于某种情境及其相似情境,个体总是用同样的观念去解释、评价它,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境个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形成行 为规则。规则一旦形成,个体就按照这些规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认知过程发生错误,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继而产生不适应的行为与情绪。此外,形成的行为规则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刻板的加以运用,其行为与情绪也会是不适应的。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具有不同的经验和观念,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人的认知是具有选择性的,人们往往是根据刺激物的社会意义的性质及其价值大小(即对个体来说是惩罚还是奖励,***或有益)而有选择地进行认知。人们以自己的认 知结构为基础,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刺激进行估计和猜测。若有益的,则选择它作为认知对象;不利的,则置之不理或逃避,不选择为认知对象。在刺激作用下,个体的反应程度也随个体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程度而转移。如果个体认知到刺激对自己有很大的利害关系时,认知反应就会十分显著,即其情感和动机等心理 状态反应强烈,所以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反之,若个体认为刺激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则产生的心理反应会很小。由于自我意识的作用,个体可以对认知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对于那些能够使个体产生***、紧张的或带来不愉快的刺激,个体会将这些刺激压抑下来,不对它进行反应,从而减少***,适应社会。
对于某一具体情景来说,会有许多因素控制个体对它的认知,例如要对一个人进行评价,那么他的外貌、学识、行为表现、别人的评价等都会影响你对他的评价。这些认知因素之间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会使人感受到矛盾和冲突,现实中,大部分矛盾和冲突都表现为认知方面的。这种矛盾和冲 突,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感到***。于是,人们会想方设法去消除或减轻这种不协调,而当人们的认知体系是协调的时候,就会努力的保持这种关系,避免接触与已有认知因素相矛盾的信息。然而,由于社会事件的复杂性,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失调的情况,人们通过认知失调的再调整,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人 格成熟。然而,经常性的认知严重失调,则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危害人的心理健康。
如前所述,认知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那些不良认知、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或思想,常常会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所以正确的认知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保持自信,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外界刺激要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保持正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