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史
桑天牛在我地2~3a完成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幼虫期长达2a,经两次越冬的幼虫第3a春3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中旬化蛹,7月初始见成虫,7月下旬为化盛期。成虫化极不整齐,从7月初可延续到9月上旬。化后的成虫喜食桑树、枸树、柘树枝皮补充营养,可造成枝条枯死。成虫取食10~15d后交尾产卵,产卵前在寄主咬“u”形刻槽,槽深达木质部,每槽产卵一粒。卵多产于径粗5~35毫米的枝干上,以10~15mm粗的枝条密度大。卵期10d。幼虫孵化后先向上蛀食10mm左右,然后沿枝干木质部向下蛀食,逐渐深入心材。幼虫在虫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圆形排粪孔,虫道可伸入到根部。1a中,3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活动盛期。幼虫老熟后沿虫道向上移1~3个排粪孔,咬好化孔后又回到虫道内作蛹室化蛹。




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 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
,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木材。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新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三对足,两对翅。由于这种钻木习性,天牛危害木材和浆材树、景观树、果树以及木本观赏植物甚巨。 [3]
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呈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