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生津止渴。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
又因本品***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论》)。
2.胃阴虚证。本品又能***阴,清胃热,***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麦冬、***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本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等清热养阴***之品配伍。
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根茎。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