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球花圆柱状卵圆形,长5-10毫米,聚生新枝下部,长约3-6厘米;雌球花有短梗,淡紫褐色,当年生小球果长约1厘米,下垂。 [1]
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径2-3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熟后开始脱落;中部种鳞的鳞盾多呈斜方形,纵脊横脊显著,肥厚隆起,多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有易脱落的短刺。
种子黑褐色,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长4.5-5.5毫米,连翅长1.1-1.5厘米;子叶6-7枚,长1.3-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1.8-2.4厘米,上面有凹槽,边缘有较密的细锯齿,叶面上亦有疏生齿毛。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樟子松的雌球花、球果种鳞的形状、小枝的色泽以及针叶的质地与欧洲赤松都相似,惟老树树干下部的树皮较厚,深纵裂,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树皮***至褐***,裂成薄块片脱落;针叶长短变异颇大,***长可达12厘米,径1.5-2毫米,冬芽淡褐***等形态特征与欧洲赤松不同。樟子松的树形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生于大兴安岭山区的树木树冠成尖塔形,树干端直高大;生于海拉尔以西与以南砂丘地区的树木,则树冠平顶,树干较短。这两种类型是否需要划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段生长习性
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混生。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深达4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50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967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0~125厘米沙层含水量为2~3%,12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