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单57号
一、选育单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二、品种来源:1998年以自交系444为母本,1216为父本杂交育成。
三、特征特性:
1、种子性状:种子***:半硬粒型,百粒重25.4克:
2、植株性状:幼苗绿色,叶鞘绿色,叶缘绿色,株高265厘米,穗位101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成栋叶片21片,花药***,花丝绿色;
3、果穗性状:果穗圆筒形,穗长2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单穗粒重272克,结实性好:
4、籽粒性状:籽粒浅***,半马齿型,百粒重38.4克
5、品质分析:籽粒含粗蛋白质10.23%,粗脂肪3.5%,粗淀粉71.35%;
6、抗逆性:人工接种鉴定,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高抗灰斑病,抗玉米螟虫;田间自然发病,高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玉米螟虫;
7、生育日数: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7天左右,需≥10℃积温2750℃左右。
四、产量结果:2001年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93.1公斤,比对照吉单180增产3.6%;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574.7公斤,比对照吉单180增产8.7%;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72.5公斤,比对照吉单180增产9.0%。
五、栽培要点:
1、播期: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
2、密度:清种公顷保苗5.0万株,间种公顷保苗5.5—6.0万株;
3、施肥:施足农家肥,种肥每公顷施用磷酸二按200公斤,追***300-400公斤;或一次性玉米复合肥500公斤;
4、制种技术: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4,每公顷保苗5.5—6.0万株。
六、适应区域:吉林省中晚熟区。
黑农51
水稻***组测序重要农艺性状功能***组研究
超级稻计划的“姊妹计划”—“水稻***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组研究”。这一计划在2001年9月启动,***开展超级杂交稻的***研究,在分子层面探索超级稻的秘密,确保中国水稻高产优质持续创新的能力。本项目以水稻***组测序为基础,水稻比较***组、功能***组等领域的研究为核心,***开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功能基 因发掘和应用,深入开展水稻亚种和禾本科作物间比较***组以及功能***组研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前景的功能***。通过***组数据公开和共享,联合中科院和中国包括分子生物、转***技术、育种的所有水稻科研工作者,***加快应用研究和产业转化,实现一条由基础、应用研究大联合到产业一体化的大科学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绿色超级稻
以***院士张启发为主的科研团队提出了“绿色超级稻”的设想和计划,其基本目标是: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力争水稻生产中基本不打***,少施化肥并能节水抗旱。其基本思路是:将品种资源研究、***组研究和分子技术育种紧密结合,加强重要性状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发掘,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虫、抗逆、营养***、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除草
掌握杂草发生规律,及时加以防除冬干田按其杂草性质分成3种类型田,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方式除草。选种
选用优良品种,合理选择抛栽密度。施药
抓住施药适期施药大田期病虫防治应抓住超级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7天和始穗期3个适期喷施***,其它时期视病虫发生实况确定是否增施1~2次对口***。凤杂4
杂交高粱凤杂4号是公主岭***农业科技园区高科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该项目根据吉林省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大,水旱灾频发,全省各地土壤差异大的特点,选育适应性强、抗性好、产量高的高粱新品种,以取代生产上主推的部分品种。经2004、2005年两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凤杂4号平均产量9002.3kg/hm^2,比对照品种敖杂1号增产18.4%。2005年吉林省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敖杂1号增产25.2%。是替代敖杂1号的理想品种。通过二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该产品表现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粒大,比敖杂1号平均增产18.4%,抗逆性优于对照。同时该产品淀粉含量74.61%,是酿造的优质原料,同时又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