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1]
变革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球弹出后速度慢、力量小,没有什么旋转技巧,打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球在两者之间推来推去。1936年,第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举行,大赛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局面。男子团体***争夺赛,在罗马尼亚和奥地利进行,比赛从星期天21时进行。孰料双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双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不肯轻易挑绊,而且企图从对手的失误中取胜。比赛进行到三时还是2:2。当地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在3时关闭,惹来了***干涉,***终耗时31时奥地利才以5:4战胜。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突出,在117项次世界***中,他们获57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但这种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为主。人人皆此,磨来守去,即使夺得了***也毫无意义。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1]
乒乓球台(英文名a table tennis table)是 乒乓球运动的老式乒乓球台器械,台面可由任何材料(国际规定应由坚实木料)制作,具有一定弹性,上层表面叫比赛台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76厘米,与水平面平行台面为暗色(国际比赛规定应由暗墨绿色纤维素喷漆或涂漆),无光泽,台边各有2厘米宽的白线,长的称边线,短的称端线。台面***有一条3毫米宽的白线,称中线,将两个台区各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中线本身应被看做是右半边的一部分)球网包括网, 网柱,支架三部分。网将台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网垂直于台面,于端线平行,高15.25厘米,网柱外缘离开边线15.25厘米,网与网柱台面紧贴,国际比赛规定网应柔软,呈暗绿色,网柱应为大一颜色,其表面无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