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云南的少数民族养象驯象役象早有传统。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十月二十六日,唐王朝派来云南册封南诏的特使袁滋到达南诏都城阳苴咩城(旧址在今大理古城)外,南诏王异牟寻出城五里迎接,仪仗队的***前面就是十二头装饰华丽的大象,后面才是***、军乐队、近***和***。云南傣族地区是大象的原产地,那里的傣族很早就养象用来耕田。明代初年,麓川(在今德宏地区)的傣族土司出行时,象和马把道路都塞满了。象身的鞍辔上饰满了银镜、银钉和铜铃,鞍座上是一把有栏杆的交椅,铺垫着讲究的褥子,上面有锦缎制成的伞盖。土司高高在上地坐在小亭子似的交椅上,既非常舒适,更是威风凛凛。鞍座后面,再坐一个驱象的“象奴”,手执一把长钩指挥,要行要住,或左或右,想快想慢,都用钩子示意;偶然遇到象发了倔脾气,不肯听指挥,就用钩子在象耳朵上钩一钩,据说象的耳朵***娇嫩,被钩疼痛,只得听话。傣族的“象奴”从前又被叫做“象蛮子”,平时饲养照料大象,关怀备至,所以大象只听从他们的指挥。傣族有文身的习俗,“象奴”的双腿都刺满了青色的花纹,故称“青腿象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给云南的官员下命令,提到需要驯象若干头,就特别注明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青腿象奴”。傣族还用象来作战。明初洪武年间,麓川土司进犯定边(在今大理州南涧县),军中就有一百多头战象。这些战象身披铠甲,背上有一个设有防护栏的“战楼”,两旁挂有许多竹筒,中间装满了***,傣族***坐在战楼中,从竹筒里拔出***来击刺战斗。战象怒吼着向敌阵冲锋,对于从未见过这种巨兽的内地士兵确实是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