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工程上采用了三种不同钢材作
为预应力杆件,且各有特点,故分别规定了其适用范围。
为了便
于理解和掌握,现结合这项技术的发展过程说明如下:
1以普通钢筋施加预应力的加固法
本方法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开始进
人我国,主要用于工业厂房加固。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所以
沿用至今,是因为这种方法无需将原构件表层混凝土全部凿除来
补焊钢筋,而只需在连接处开出孔槽,将补强的预应力筋锚固即
可。因此,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可在不停止使用的条件下
进行加固。近几年来,这种加固方法虽然常被无粘结钢绞线体外
预应力加固法所替代,但在中小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跨度结构
中仍然有不少应用。故仍有必要保留在本规范中。
尽管如此,但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这种传统方法存在下述缺
点:(1)可建立的预应力值不高,且预应力损失所占比例较大;
(2)当需要补强拉杆承担较大内力时,钢筋截面面积需要很大;
(3)不易对连续跨进行加固施工。
2以普通高强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的加固法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上述缺点,自1988年开始,在传统的
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基础上,发展了用普通高强钢绞线作为
补强拉杆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当时我国尚未生产无粘结高强筋
绞线)。这是一种***的预应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下
述优点:(1)钢绞线强度高,作为补强拉杆承受较大内力时,其
截面面积也无需很大;(2)张拉应力高,预应力损失所占比同
小,长期预应力效果好;(3)端部锚固有现成的锚具产品可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