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处有上万亩的养殖基地;有大量的龙虾黄鳝螃蟹鲑鱼等希望有关领导来参观考察沿着大公圩东埂下去,泛舟在当涂县大陇乡广义圩水系,那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那掩映在水下的各式各样的水草一眼看不到边,就像一大片水下森林,那点缀在水草上的螺蛳,就像圣诞树上的彩灯密密麻麻,煞是好看,这是生态养殖带来的效果。广义圩水系是大陇乡内最大的一条水系,总面积4000多亩,是大陇乡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大陇乡重要的水产生态养殖基地。然而这是这条水系,几年前还是一片“光水塘”,难以看见水草和螺蛳,水体呈富营养化,农民养蟹不仅没有效益,反而连年亏损。是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挽救了广义圩水系,也挽救了以水产养殖为业的大陇乡。2005年,大陇乡南柘村农民汪继贵依靠生态养殖技术,一年获利30万元。可以说,生态养殖已经成为大陇农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大陇乡地处“晚南首圩”大公圩东北部,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可养水面近3万亩,是当涂县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螃蟹是该乡水产养殖业的主导产品。2005年,全乡实现水产品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养殖效益1590万元,水面平均亩效益达到530元,其中实施生态养殖的水面平均亩效益达到1300元。大陇乡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兴盛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90年代中后期由于掠夺性养殖导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劣质苗种影响,河蟹品质和规格大大下降,河蟹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全乡几乎一半以上的养殖户出现亏本,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使全乡河蟹养殖业受到重创。蟹农们瞪着迷茫的目光,“难道河蟹养殖业真的走到了尽头?”因害怕再把钱甩在水里打了水漂,许多养殖户改行干了别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养殖户不服输,咬着牙关坚持了下来。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最终成为大陇乡水产生态养殖的领军人物,如南柘的汪继贵、孙赵的李玉和、龙潭的邢光琥等。这些人在困难面前并没有吓倒,有的始终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提前应对市场风险;有的在受到挫折后毫不气馁,而是越挫越勇,勇敢面对失败,积极寻求出路。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陇乡在2001年前后开始零星实施生态养殖了。他们在探索生态养殖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大陇乡大面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陇乡真正大面积推广生态养殖是在2001年以后。经过前后5年的努力,截止2005年,全乡推广生态养殖面积1.8万亩,养殖方式也由单纯的稻田生态养殖发展到河沟、稻田、湖泊、围网等多种生态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也由单一的河蟹养殖发展到蟹鳜混养、鱼虾蟹混养、蟹鲴混养等多品种养殖。一是出台政策引导。在水产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为寻找水产业新的出路,在养殖户积极探索的同时,乡水产技术部门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还积极组织村主要干部和养殖大户到外地考察先进的养殖技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2001年,大陇乡成立渔业协会,第一次将水产养殖专业户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水产业发展的出路。也就是在2001年,大陇乡正式大面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当年,大陇乡在南圩专门开辟了4000亩土地为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生态养殖。同时,在每年的全乡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涌现出的水产生态养殖示范户进行表彰。在政策的引导下,养殖户逐步转变观念,增强了从事生态养殖的信心,为全面推广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运用技术引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技术,即使到目前,也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为寻求技术支撑,大陇乡邀请了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学者为养殖户进行技术讲座,并聘请市、县水产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五年多来,大陇乡共举办各类水产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养殖户1500多人次。同时,乡水产技术部门根据水产生产的季节性,编制各类水产技术情报40多期4000余份,及时将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向养殖户进行传递。建立科技入户、党员联系户等形式多样的科技结对活动,采取直接下塘口服务的方式,全面、全程、全心为水产生态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仅2005年一年,乡村两级和水产技术部门通过能力协作,共为全乡水产生态养殖示范户联系水草3000多吨,螺蛳1000多吨,引进优质蟹种50多万只,特种水产品细鳞斜颌鲴3.6万尾,鳜鱼苗8万尾,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水产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运用示范带动。为认真总结科技示范户的先进养殖经验,普及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陇乡根据具体情况,每年都建立类型不同、面

公司名称 企业类型
营业期限 注册资本
登记机关 成立日期
年检时间 法人代表
信用代码/注册号
注册地址
经营范围

  •   
2024 产品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7513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