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碧安乡基本概况景谷县碧安乡原名碧岭乡,意为碧岭青山,风景秀丽之地。1950年建政时,将勐班的安乐乡划归碧岭乡,两乡各取一个字,故得名“碧安”。碧安乡政府驻地勐主街,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解放前的碧安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小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区战争时期,是勐主商业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勐主镇共有300多户人家,城墙高筑,壁垒森严,各种商行、摊贩星罗棋布,各路马帮络绎不绝;夜间气灯、马灯、煤油灯彻夜通明,非常繁华、热闹。是东出思茅、宁洱,北上镇沅、景谷,西到澜沧、缅宁,南下车佛南的交通要道,也是滇南与缅甸、泰国通商的重要商埠之一。资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银元的富商大贾不下一、二十户。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有碧岭小学和碧光中学,附近六顺、澜沧、缅宁许多学子均到这里求学,其繁华富庶在思普区所罕见,被誉为迤南的“小昆明”。碧安的昨天有过辉煌的历史,是原思普区地下党和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47年中共地下党派何宏年到达勐主开展地下工作,1948年6月景谷勐主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11月2日中共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工作,成立普光部队,形成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到1949年将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当时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二、碧安现状和未来(一)基本情况碧安乡距景谷县129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乡,1995年被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总面积972.8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乡有5497户,234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74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人。杂居着彝、傣、回、布朗、汉等1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83%。从地理位置来看,碧安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东面与景谷县益智乡接壤,南面与思茅市翠云区云仙乡隔小黑江相望,相距40多公里;西面与景谷县勐班乡、澜沧县山水相依,北面与景谷县永平镇相接。全乡海拔最高1984米、最低599米,平均海拔1291.5米。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2005年末,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6%,比2000年增长69.69%;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362万元,与上年持平,比2000年增长11.57%;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3%,是2000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78元,比上年增加3元,比2000年增加42元;金融各项存款达22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7.65%;完成招商引资9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万元;粮食总产量805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有粮308公斤;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6.56万元;全乡2005年末总人口23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全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二)各项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1、矿业。安全生产与效益并重,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以迁德铁矿开采为契机,加快对全乡矿业资源的全面探查,摸清底子,把矿产业做大做强。乡内铁矿石主要分布在糯扎渡淹没区内,现已做好开采前准备工作,计划在电站淹没前尽量多地开采出来,创造更大的效益。乡内铜矿石主要蕴藏在昔本村境内,现已进行初步勘探、储量和品位都比较可观。2、林业。林业是碧安乡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发展林产业中,我们始终坚持“营林为基础,护林为重点,积极绿化荒山,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方针。切实加强林政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控制较大火灾的发生,林业违法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切实抓好营林、造林、用材工作,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切实抓好能源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1.8%;活立木蓄积增加到646.2万立方米;林业用地面积75253公顷,其中国有林71457.3公顷,集体林面积23088.7公顷,有宜林荒山691.7公顷。3、农产业。在确定发展项目的同时,我们对全乡产业作了“三部一带”的规划。在北部主要发展林果、蚕桑,中部主要发展蚕桑、烤烟、畜牧业,南部主要发展黄栀子、茶叶,在澜沧江、威远江沿江一带主要发展橡胶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导服务,制定有效措施,加快全乡产业化进程。黄栀子-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黄栀子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0余亩,投资商将在碧安乡建投资额达3~5千万元的色素加工厂,计划在2010年黄栀子种植面积达30000亩。桑蚕-坚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理规划产业,确保产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把河头、文明

  •   
2025 产品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7513236号